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66-170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院校实际,根据学校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以产学研协同教育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转型,以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硬"技能为特色,形成了地方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管理制度,创新了人才硬技能培养体系。一是按照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本着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思路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思想,对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渗透"硬"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为强化培养学生专业人才"硬"技能,体现地方院校立足地方经济的宗旨,采用以产学研教育模式为创新点制定了培养学生"硬"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各学科要求,在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三个专业中分别构建了多个专业"硬"技能模块。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和改革后进生教育工作,需要从个性化培养的角度入手,以实证展开后进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探索,构建纵向"三位一体"、横向"四培并举"纵横立体式培养体系,以个性化的手段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彰显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对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视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至关重要。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广州大学基本做法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推进通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高职院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地方,构建校企"双核"文化,打造高职办学特色需要高职院校以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依托,在融入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围绕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现厚德博学、求实创新、高素质、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彰显民族区域院校育人特色,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为导向,依托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平台,逐步建成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就"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人才培养意见设计进行阐释,供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地方工科院校也在不断的产生新的学科分支和专业方向,丰富着教育教学体系。地方工科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把所学的高新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以"就业窗口"为引导、以综合性培养为目标的分类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以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是委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或者在毕业之后走上创业之路.实现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和素质,需要在理论知识培养和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以尊重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突出个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发展具有个性的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改革,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与关键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发挥课内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本文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通过构建全方位三层次、阶梯式个性化课外科技实践体系,进行课外创新实践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尝试。采用系统化、规范化、整体化的模式,实现基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