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听公开课,是为了学习他人的优点;听公开课 ,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捷径。听公开课,要懂得听课的门道,笔者认为其中的门道包含以下几点: 学习教者的闪光之处 准备一堂公开课,教者往往费尽心血。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常常要预演几遍。公开课无形中就有了“作秀”的色彩。虽有“作秀”之嫌,但教者的闪光之处是存在的,应该学习与借鉴。 例如:听了一节《混连 电路》,教 者使用现代化教 育技术演示电流方向时,用圣诞老人的走动来表示电流的方向。一下子吸引了在座各位的眼球。在此,我们就可 以学习其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方法。 力戒教者的失误之…  相似文献   

2.
"教给孩子什么最重要?"《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结束之后,我与"唯内容而教"的执教老师进行现场对话。"最重要的是教学生记住这一课的生字词语,了解故事内容。"执教者振振有词。"如果只是教孩子了解内容,储存知识,那么他们的记忆仓库永远比不上i Pad强大!"我微笑道,"我们可否教给孩子i Pad做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2004,(10):6-30
今天,公开课已被广为批评. 在相当程度上,我们非常认同这种批评.但其中的些观点,也颇值得商榷,比如,将目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公开课这一形式本身,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取消公开课这一说法,再比如对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带有某些表演性质的技术手段的过度谴责等等.  相似文献   

4.
专题背景今天,公开课已被广为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我们非常认同这种批评。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也烦值得商榷,比如,将目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公开课这一形式本身,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取消公开课这一说法,再比如对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带有某些表演性质的技术手段的过度谴责等等。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一方面,它使执教者在"打磨"公开课的同时不断"打磨"自身;另一方面,它又为实践者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研究案例.因此,公开课才能盛然流行.然而,随着它的遍地开花,公开课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一些"通病". 一、僵滞化:老调重弹生搬硬仿 时下听到的公开课,每每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课题.感叹这些被教师们称为"上烂了"的公开课的原因:不外乎执教者考虑到听课的效果,于是,热闹不起来的课不选,难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不选,难以体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课不选……再论及课的上法,也都是大同小异:名师课堂的生搬硬仿;教参、教例惟妙惟肖的翻版;加之网络的普及,电脑打开接通互联网,搬来"他山之石";等等.这些都已经在公开课上巍然成风.  相似文献   

6.
<正>一、从一节美国的视频公开课谈起2013年,有位朋友推荐了一节美国的网络公开课,主讲人是Conrad Wolfram,演讲的题目是'用计算机教孩子真正的数学'。这个题目令人关注: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莫非我们现在教的不是真正的数学?又怎么用计算机教数学?我们从1990年开始把计算机手段引入教学,很想看看国外教师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尽教育的根本,一个"真"字也应该是教师始终追寻的教育真谛。对一线教师而言,公开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开放日示范课……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公开课,这几年我也参加了不少。面对这次省级教学大赛选拔赛,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我和团队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推演教学过程,模拟学生课堂活动和反应,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以期尽善尽美。按照要求,授课班级由临时抽签决定,学生也是根据比赛要求临时挑选。大赛前  相似文献   

8.
<正> 当公开课成为时代的引领、潮流的象征时,许多教师将公开课的重心不自觉地放在了追求完美上。如何使一节课无懈可击,成了教者的最终目标。于是乎,一个个经过精心装饰的公开课,使许多听课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虑:"他为什么上得这么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这么聪明!"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金波 《小学生》2010,(5):12-12
有效的教学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教育目标,然而面对这么多的公开课。教者该如何反思有效地改进自己平时的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听者该如何关注公开课,有效地从中汲取营养,来促进自己教学的进步和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这不得不使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     
今天,公开课已被广为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我们非常认同这种批评。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也颇值得商榷,比如,将目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公开课这一形式本身,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取消公开课这一说法,再比如对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带有某些表演性质的技术手段的过度谴责等等。我们以为——形式是中性的。将账算到公开课头上,是一种简单而且混乱的逻辑,取削公开课的说法更是因噎废食。当“公开”成为课堂的前缀,  相似文献   

11.
上好公开课是教师最好的"炼炉",教者是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站立,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了许多弯路;在上课的舞台上成就的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自己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人生。非上课的教师从中也能获得很多,也能感受到课堂的魅力、研讨的氛围、成功的欢乐,这正是课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自诞生以来,赞成和反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对于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形式很有必要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开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一堂公开课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执教者的教  相似文献   

13.
<正>评价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症结在于这节课是否追求教学实效、坚持音乐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实践体验——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公开课的执教者是否为教研提供了样本,做到解惑释疑并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如果执教者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0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上的特色、涌现亮点,展示个人特长,那么一节课就成了"载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那么,音乐公开课如何常态化呢?笔者认为要树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回想起漫长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一节中心学校级别的教学公开课,执教者是一位女教师,那"教之以为利,动而以为用"的教学方法深深地启发了我。  相似文献   

15.
曹晓 《教书育人》2005,(6):39-39
时下,公开课上的所谓“课外延伸”屡见不鲜。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公开课。在这堂课上,教者刻意安排了一个“课外延伸”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32-32
专题背景今天,公开课已被广为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我们非常认同这种批评。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也烦值得商榷,比如,将目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公开课这一形式本身,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取消公开课这一说法,再比如对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带有某些表演性质的技术手段的过度谴责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10年来,听过许多公开课,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公开课说到底是一种展示:展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教者独特的教学个性。因为是展示,所以在立足点上,许多执教者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期望通过这一堂课,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完美地展示在听课教师面前,要的是无懈可击、好评如潮的效果。下面的一幕幕,上过或听过公开课的您,一定不会陌生。“完美”的内容选择——接到公开课执教任务的第一件事,便是选定教学内容。按理是不应该有此一说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此项活动,但由于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多,好多公开课展示者们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听课者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很多教师在听课时根本就  相似文献   

19.
今天,公开课已被广为批评.   在相当程度上,我们非常认同这种批评.但其中的些观点,也颇值得商榷,比如,将目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公开课这一形式本身,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取消公开课这一说法,再比如对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带有某些表演性质的技术手段的过度谴责等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听了一些数学公开课,课堂往往少不了“自学课本”这一环节。但是一些课的“自学”只是一种形式,收效甚微。常见教者一声“从××页×行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