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茶艺的变革以及文人清饮之风的盛行是一值得重视的现象.瀹饮法的推行直接导致了明代茶风转向简约清淡,并与明代的审美风貌相吻合.明代文人在饮茶方面所作的诸多追求,充分扩展了"清饮"的审美内涵,并集中体现了茶道精神,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唐宋相比,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明代人对饮茶环境的追求,更为精益求精。除了一如既往的追求山林之乐外,还主要表现在对饮茶场所的营造、茶寮的构建、茶侣的选择、侍茶童子的要求、饮茶宜忌等方面,这些对饮茶艺术和整个中华茶文化发展都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代茶文化发展较快,茶学著作纷涌而出。《茶谱》是首当其选的优秀代表,它推崇饮茶新法,倡导叶茶冲泡。《茶疏》作为明代最具代表的茶著之一,论述涉及茶文化的各个方面,真知灼见俯拾皆是,堪称是一部综合性的茶史著作。《阳羡茗壶系》是较早的茶具专著,专记阳羡茗壶制作及名家并论及泥品和品茗用壶之宜。此外,《长物志》、《金瓶梅》则从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生活两方面反映了明代茶文化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4.
茶诗是文人精神面貌的写照,从茶诗中可以窥见作者的精神品格.在其茶诗名作《汲江煎茶》中,苏轼着力营造煎茶与饮茶氛围,借茶喻志,托月抒情,表露出在磨难面前旷达超然、清高刚正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兴盛的关键时期,饮茶已逐渐成为一件雅俗共赏的事。随着文人饮茶风尚的发展,茶逐渐形成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文人文化模式,茶与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而深广。文人不仅懂茶、爱茶,还以茶入诗,把茶的特性和文人的心态融入诗中。茶成为了寺庙和隐逸生活的重要内容,与竹、琴、鹤、蝉等意象有了密切关联。尤其是中唐以降,茶更成为了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很好地满足了文人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长城蜿蜒连绵,宛如一条巨龙,浩浩荡荡,东起辽东半岛西至西北戈壁,横穿中国的北方大地。她象征着源远流长,自力更生,顽强不息的中华精神,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美。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拥有大量的长城遗址与长城文化资源。明代作为甘肃地区修建长城的重要时代之一,很多明代文人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歌咏长城的诗歌,诗人们的生活境遇和社会实践的差异,长城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也不相同。本研究摘选了部分明代甘肃长城体裁的诗歌,试分析其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观念看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明代中期以后,对旅游的肯定已成一时之风,而旅游则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明代士大夫旅游观念系统的梳理.指出文人与道学家在旅游观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士大夫的旅游体验又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明代的游人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将其归为贵人之游、豪士之游、布衣之游与民众之游四类。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文官制度中包括翰林院制度、庶吉士制度、京城诗文风会制度等等,这些都与明代的文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论文着重于探讨明代文官制度和明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比起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代的文坛却无所作为。通过对洪武朝文字狱个案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明代的文字狱直接影响了该时代文学的发展,是明朝文坛衰落的重要因素。文字狱像一个勾人魂魄的阴魂,在把明代文人带入“地狱”的同时,也把明代文学带入了“地狱”。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地区在明代尚未单独划分省治,在文人结社蔚然成风的大背景下,曾出现大量结社。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至少在32家以上,这些结社散记在明人诗文别集、年谱以及各府县志乘中,有的则由于记载不详、年代久远、资料散佚等原因,今天已经堙没无闻或不可确知。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我书院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科举考试的限制,私家讲学的书院受到冷遇,这种状况持续了百年之久,直到嘉靖时期才出现了繁荣,本文就明代书院的刻书情况做一简单考略,以探求明代书院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律古词曲赋叶韵统》等几种明末徽州音韵资料,考察明末徽州方音的特点。中古的章组、庄组、知组、精组在明代的徽州话里分为三个类型,而庄组在不同的方音点分别向知组和精组合并,全浊声母正处于清化的过程中;中古深摄与臻摄合并,咸摄与山摄合并,山咸摄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支思韵舌尖元音产生,蟹摄二等独立。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云南的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此时期中央政权推行的政策,云南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论述了云南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明朝流民问题发生的严重阶段。历来学者在研究明朝的流民问题时往往选择对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把握。然笔者仅从此阶段中的正德年间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一二。  相似文献   

15.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以“清君侧”之名举兵,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儿朱允炊的帝位,是为明成祖,而建文帝则下落不明。历来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史书记载各异。有说“自焚”而死,有说出亡民间了。自此成为了六百多来年的一桩谜案,使得后世的学者试图从现存史料的各个方面去探寻明建文帝的下落。  相似文献   

16.
藏族地区在元代已归属中央政府的统辖之列,成为中央政府治理下的行政区划。在明太祖建立明朝并取代了元朝在中央的统治之后,明朝廷对藏族地区的治理,采取“多封众建”和“羁縻贡市”的方式,以政治利益和经济的利益维系朝廷对藏区地方势力的管理。明朝治理藏族地区政策是充分建立在元朝的基础上并作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明代储君早期经历多艰辛坎坷,险恶的生存环境使他们不得不克制、压抑自我欲望与自由意志,委曲求全,以期保住储位.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度紧张状态,一旦皇权在握,容易产生补偿心理,放纵情欲,对性格和执政产生深远影响,逐渐沦为"问题皇帝".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徽州方志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这时徽州府邑正式方志的修纂蔚然成风,专志编撰门类多样,志书编纂理论日益丰富,为清代徽州方志编纂热潮的到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山歌》所见明代吴语指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冯梦龙选编的用当时吴语方言写成的民歌集《山歌》中,指代词已经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及某些代词的变式。明代苏州一带的吴语区域(包括今苏州、湖州和嘉兴)较今天大,加上文人记录修改时加入其他地域的书面语成份,指代词数量比现代苏州语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