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从独特的视角挖掘《今昔物语集》的艺术魅力,并以其中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人生和现实的历史小说。本文从审美意识、故事和人物类型、深化主题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他对《今昔物语集》的借鉴以及超越古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3.
《芋粥》是芥川龙之介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写就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芥川都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形式上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让叙述者“外显”这一点上.而通过分析《芋粥》中叙述者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4.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初期作品,它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今昔物语》.作品对其中的一个简单故事加以艺术加工,并注入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描述了现代人试图寻求拯救的心理体验.当时的日本社会背景下,芥川龙之介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其创作《鼻子》的动机,都与他这部成名作有密切关联.作者通过剖析人性中的自卑懦弱和自私利己的特点,寻求放下烦恼和苦闷,多份生活的智慧和坦然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5.
孙莉 《考试周刊》2016,(8):10-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代表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历史小说,借古讽今。本文着重分析其作品《龙》,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与原典的比较,从时代、社会、女性学的角度探讨该作品的主题,加深对芥川的了解。《龙》和原典相比,故事中增添了女性形象,且故事的结局也不同。这些不同在使得小说情节更丰满的同时,也使得故事有了更深的含义。谣言的广泛传播,以及最后的龙的出现实际上表现了平安时代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对男性的报复、胜利。  相似文献   

6.
李一平 《考试周刊》2012,(94):11-13
本文通过对《今昔物语集》、《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关玄奘法师故事的比较研究,找出这三本书的创作目的和选材视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有四个"シテ""ニテ""ニシテ""ヲ以テ"。"シテ"前接具体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ニテ"和"ニシ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动词,表示工具或手段。"ヲ以テ"前接具体或抽象名词,后续能动或使役动词,表示工具、手段、材料,用例最多且语义最为广泛。通过与汉语原典的比较发现,《今昔物语集》的具格助词用例所对应的汉语原典大都使用介词"以"字,由此可知《今昔物语集》具格助词的使用深受汉语原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生门》作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充分的揭示了人类在利己主义思维下表现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本文将《罗生门》小说与其取材的原著《今昔物语集》中故事进行了比较,并对文中表现出的利己主义思维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分析了小说人物在两难选择、利己主义驱使下善恶转化的人性转变的复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芥川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也受到芥川作品的影响。虽然二人都是取材于历史,但无论是在取材、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是同中有异。笔者试将芥川的《素戋呜尊》、《老年素戋呜尊》和鲁迅的《故事新编》进行比较,从微观处发现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芥川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也受到芥川作品的影响。虽然二人都是取材于历史,但无论是在取材、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是同中有异。笔者试将芥)ll的《素戋呜尊》、《老年素戋呜尊》和鲁迅的《故事新编》进行比较,从微观处发现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豪杰译”通常指日本明治时期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采取的翻译手段。然而从现代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平安时期的《今昔物语集》及其汉语原典,则可以发现,早在平安时代日本就已经形成了对古汉语文献的“豪杰译”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16年发表在刊物《新思潮》上的芥川龙之介的短片小说《鼻》,取材于古典《今昔物语集》和《宇宙拾遗物语集》。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细腻的动作描写,成功、生动地塑造了孤独、不安、迷惘的高僧内供的形象以及利己主义的旁观者形象。乍一看,内供似乎是旁观者利己主义的受害者,可事实上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行为均出自同一种本能和本能防卫,即自卑心理和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3.
芥川文学"野性美"根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从古典著作《今昔物语》中精选提炼,创作出一系列描写“丑恶怪诞”的历史小说。这些作品从独特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面对地狱般的现实,顽强挣扎所表现出的“野性美”。综观芥川文学,不难发现其“野性美”主要源于芥川的审美视角、家庭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受中国清朝小说《聊斋志异》中同名短篇小说影响的改写之作《酒虫》,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祛除酒虫是导致主人公刘大成命运差异性变化的重要事件。在改写原典的同时,芥川龙之介通过二度创作的形式,表现了作家对文学、时代和人生的多维思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经历漂洋过海后在岛国日本焕发出的全新魅力。  相似文献   

15.
敦煌俗字研究推进了中古俗字研究,拓宽了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视野,同时还对东亚写本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方法论启示。今本《今昔物语集》保留的俗字,可借鉴敦煌俗字研究的方法,对其考释中的误读误释加以匡正。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今昔物语集》可以为敦煌研究和日本汉字研究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解决前人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风格生动有趣,既充满怪奇之力,又充满引人深思的哲理性。《竹林中》是他1922年从中国旅行回国后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取材自日本古代说话集《今昔物语集》。因其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与极具特点的叙事手法,备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而通过文本细读比较两个文本,细致分析《竹林中》中独有的叙事手法,论证《竹林中》体现出的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说明《竹林中》的叙事方式的独特艺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永亮 《文教资料》2012,(16):27-29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地狱变》发表于1918年,是根据日本古籍《宁治拾遗物语》卷三中的《绘佛师良秀喜欢火烧自家记》和日本古籍《古今著闻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狱屏风图》的故事创作出来的。本文通过梳理良秀画《地狱变》的时间历程,并通过文本引证结合对良秀人物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良秀的至上艺术之旅,即"睁着眼"而不是"回首"去寻找至上艺术。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最为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本文从《罗生门》入手,分析了芥川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本人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是日本“说话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收录了诸多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含有叙事性、传奇性、教训性、寓言性、庶民性等特点。其中,关于孝养,从教训性来说,揭示了应该孝养父母的真谛,主要表现为在世孝养、死后追慕、佛教报恩·供养这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紧密结合,受到了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的影响,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也相互融合,体现在该作品之中,从而构建了《今昔物语集》的孝养观。同时,也说明了儒教和佛教孝养思想已然渗透到当时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上田秋成(1734—1809)是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7)读本文学的代表作家和著名诗人。他平生主要致力于日本古籍、历史和语言学研究,提倡复兴古典文学,进行语言改革。秋成的诗歌创作有诗文集《藤蒌册子》,体现了自由不羁的独特风格。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并不多,其主要作品有《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等。《雨月物语》由于其内容、创作时间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中国的《聊斋》十分相近,故有日本的《聊斋》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