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默会知识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的内涵解读 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又称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相似文献   

2.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对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是出身于匈牙利的英国科学家、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并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默会维度》(The Tacit dimension)中对默会知识和默会认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正如他在《个人知识》一书“前言”中所说:“我要确立另一种相当广义的知识理想。”这种知识理想就是他首次提出的以默会知识(tacit or inarticulate knowledge)和默会认识(tacit knowing or articulate knowledge)为核心内容的个人知识理论。这是波兰尼整个哲学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突出贡献。作者认为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4.
夏惠贤 《早期教育》2004,(7):U003-U003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用“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一词来表达那些不可言明、不可解释的但却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知识,他说“我们所知道的要多于我们能言传的”。在日常生活中,默会知识要远远多于明确知识(explicitknowledge);默会知识是镶嵌在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的、个别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能被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因此,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是识知(knowing)和知识(knowledge)的结合。因而,一个人掌握了某个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意味着知其然,而且还意味着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人类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之间可相互转化。因而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通过建立默会学习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发展默会知识外显化技术,可以促进教师默会知识的学习,增进理解力,达到整合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大学语文》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看,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传递明确知识,而轻视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的传授。默会知识最初是由Polanyi(1967)提出的,是指智力行为的隐性基础,它与明确知识构成人类认识的不同维度。由于不同的教师对专业知识中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认识深度不同,其专业教学深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如此之重要,可以说,“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广开渠道,帮助学生积淀默会知识,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默会知识是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文探讨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并从中分析了默会知识的教育学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默会知识理论对大学教学改革的三点启示:重视学生个体的默会知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重新认识师徒制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潘芸莉 《考试周刊》2010,(41):140-141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知识,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表现在语言、书面文字下以各种文本形式传递的显而易见的知识,这种知识逻辑性强、可言传,同时又是明确的具体知识。默会知识与之相反,也就是以我们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式存在。我们头脑中的默会知识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11.
默会知识视阈下的大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默会知识因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特性而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但它所蕴含的知识传递理念却无时不在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和尊重默会知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师徒制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既然重视语言知识,就必然涉及对语言知识的解读。对语言知识主要有两种区分:第一种,内在知识(implicit knowledge,tacitknowledge,intuitive knowledge)和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内在知识指人们直觉地拥有的、可以显示出来的,但是他们自己又不能够清楚说出来的知识。内在知识与可以清楚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外显知识相对。第二种,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factual knowledge)和过程性知识(pmcedural knowledge)。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语言知识观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辽宁教育》2014,(2):49-50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4.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行动性等特点.基于默会知识论,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关注儿童默会知识的习得.同时,默会知识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是针对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概念提出来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什么是默会知识?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从默会知识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与表征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波兰尼认为:“在默会知识能被默会地掌握的同时,显性知识则必须依靠既有的默会知识去默会地理解…  相似文献   

18.
默会知识与工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教育强调实践性,同时知识又是实践的基础,而支配实践行为、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默会知识”,所以工程教育要加强“默会知识”教育。学校教学可以促进“默会知识”的增长,“合作学习”、“行动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默会知识看大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默会知识因其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特性而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但它所蕴含的知识传递理念却无时不在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和尊重默会知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师徒制等教学模式。这对当前大学教学改革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默会知识看大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因其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特性而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但它所蕴含的知识传递理念却无时不在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和尊重默会知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师徒制等教学模式。这对当前大学教学改革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