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乡射礼"概述"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各年春秋之际,士大夫都会组织举办乡射礼",邀请一名具有德行的处士做主持,称为"宾",在堂正南方丈三十之远处设置箭靶,称为"侯",于堂上设置射位,"侯"左前方会设置一皮质小屏,报靶者藏身于此,称为"乏"。将算筹、弓、箭等射具布置在西堂。射手间三轮比  相似文献   

2.
弓箭体育文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最初的弓箭发明阶段,弓箭主要应用于人类的狩猎活动当中.在夏商周及原始社会后期,弓箭逐渐开始从狩猎工具转变成战场远射兵器,并且弓箭在商周时期被赋予较为深刻的人文内涵,形成了射礼这种礼仪制度.商周贵族对射礼十分推崇,特别是乡射礼与大射礼在贵族生活当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西周时期,人们非常重视体育的教化影响,由此开展了以射选士和以射行礼的各种射礼活动。周朝时,射礼主要用于军纪教育和体育教化中,后世有许多的作品中都有涉及周朝射礼制度的研究,其中有孔子家语等。  相似文献   

4.
在唐代,马球一般是贵族阶级才开展的一项活动,通常存在于军中、内苑、宫廷里。所以,唐代的马球运动与西周时期的体育射礼可谓异曲同工,应当隶属于"礼"之范畴。  相似文献   

5.
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百姓家的传统游戏.投壶是由古代射箭礼仪演变而来的[1].按西周礼制规定,天子朝会群臣时要进行"大射"之礼,诸侯朝见天子时要进行"燕射"之礼,诸侯相会时要进行"宾射"之礼,士大夫桐聚时则是进行"乡射"之礼.  相似文献   

6.
范广军 《档案》2011,(6):28-30
射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最初具有军事性质,西周时期在娱乐的同时又成为维护西周王朝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日益成熟,又重视礼教作用,秦汉以后的射礼活动在不同时期的侧重不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渐衰微。  相似文献   

7.
卢金全 《兰台世界》2012,(28):50-51
西周时期,人们重视体育的教化作用,开展了以射行礼、以射选士的礼射活动,形成了严格的规范程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功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六艺"是指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称"六艺".孔子创私学办民校,培养"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礼教,如同现代教育的德育;乐,是审美教育;射和御,如同现代的体育教育;书、数,乃是智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志虎 《兰台世界》2014,(11):54-55
在唐代,马球一般是贵族阶级才开展的一项活动,通常存在于军中、内苑、宫廷里。所以,唐代的马球运动与西周时期的体育射礼可谓异曲同工,应当隶属于"礼"之范畴。  相似文献   

10.
"秋射"是汉代时期一项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其具备系统性的规则,前后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是汉代时期规模最大的一项体育活动。本文将系统性地分析居延汉简中关于"秋射"的文献资料,系统性地还原这项古老的竞技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2,(13):70
《钦定仪礼仪疏》是清朝政府编订的关于礼仪规范书籍,全册为49卷,此次征集到31卷。这套书籍是清朝政府对士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观礼、丧礼、祭祀等礼节的规定,图文并茂,全面反映了清代中国礼制。《钦定仪礼仪疏》既传承了清代以前  相似文献   

12.
杨玉霞 《兰台世界》2013,(23):156-157
本文将周代的射礼作为先秦射礼的代表,分析了先秦射礼的渊源、周代射礼前期准备程序、射前饮燕、三番射、射后饮燕,以期望能对先秦射礼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东少数民族先民的骑射习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悬弧习俗、射柳习俗等。此外,儒家思想和关东少数民族传统骑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东少数民族"大射之礼"",大射之礼"本身也演变成为关东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骑射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体现体育教育特色的庞大信息库──《学校体育大辞典》评介高鸣涵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二干多年前,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敦”,其中的“射”、“御”就是体育的内容。古今中外的学校体育,都为教育家们所重视;尤其到了现代,已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兼具典型的"民俗性"与"体育性",具有"原生态美"与"喜庆美""、动态美"、"工艺美"、"图案美"、"宗族观"、"天命观"、"仁礼观"等。并提出了当今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传承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射柳,又称"扎柳",即用弓箭射柳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射箭活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从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传入内地,直至清中叶仍十分盛行。"射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时期。庚信在《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中第一次提到:"藏松宝剑、射柳琱弓"。射柳活动本身则可以上溯到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古老的  相似文献   

17.
礼射既是先秦礼乐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对于先秦时期礼射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礼射的种类进行探讨,对于先秦时期礼射所具有的军事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射礼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已经变成了文化的载体,我国古代射礼在商朝后期就已初现萌芽,发展到周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主要用于当时周代的军纪教育和礼数教育,周代的射礼主要形式是大射礼和乡射礼两种,对此有史料记载,后代也有很多作品涉及周代射礼的研究,如著名的孔子家语等,周代的射礼同当时的环境融合,具有周礼的特点,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与周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黄老思想是战国中后期"道术将为天下合"的典范。黄老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但为"法主礼辅",彰显了齐国文化重事功的精神。荀子受齐稷下学宫思想影响,也主张"隆礼重法",但其立场和根基是儒家,因此他属于"礼主法辅"。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可明历史得失,从黄老"隆礼重法"思想中吸取法律现代化的本土资源,对当下"法治中国"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15):45
台湾力倡阅读教育从小培养为推动全民阅读,让阅读教育向下扎根,台湾教育部门"婴幼儿阅读计划"今年通过各县市公共图书馆免费提供7.2万份内含图书的"阅读礼袋",活动年龄层从往年0-3岁扩大为0-5岁。台湾教育部门表示,自2009年起推动"0-3岁婴幼儿阅读计划",四年来已赠送超过22万个阅读礼袋,每袋有两本图书、父母阅读指导手册和推荐书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