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逸 《文化遗产》2016,(6):111-122
浦江郑氏家族于宋元之际开始以《家礼》为中心自觉建设自家礼法,经历了一个从"一遵朱子《家礼》"到损益《家礼》以"求可行于今"的转变。至明初,郑氏家族已有三世实践《家礼》的传统,塑造了"最有礼法"的家族形象,成为当时践行儒家伦理的乌托邦。祭田制度的兴衰导致了家族祭祀礼制的嬗变。依据《家礼》,郑氏家族建立了自家祭田并不断增扩。在明代中期的分居异财后,家族祭田不断流失。随着捐助祠产的增加,祭田的重要性不断下降,终于在道光四年废止。祭产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族内部权力结构的嬗变,捐助者得以更多地干预家族祭祀活动。于是,祭祀种类不断增加,淫祀现象开始出现,祭祀逐渐失去"事亡如事存"的古礼内涵,蜕变为家族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元稹母系家族元稹对母亲郑氏家族的门第颇为自豪,为其姊撰《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称:"我外祖睦州刺史荥阳郑公讳济,官族甲天下。"其外家世系详见白居易为元稹母所撰《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夫人曾祖讳远思,官至郑州刺史,赠太常卿。王父讳(日蓋),朝散大夫,易州司马。父讳济,睦州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潮汕地区的家训族规伴随着宗族的普及化得到了繁荣发展。家训族规所具有的传承文化、启裕后昆、秩序维护、社会教化功能对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柳氏家礼的价值、《柳氏家训》编撰的背景和目的、《柳氏家训》的内容、柳氏家礼的特征。正因秉承严明的家礼和清廉的家风,使得唐初默默无名的河东柳氏家族跃为"乃士流之最也",门风不坠。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中国家族法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遂使中国传统家族教化、帝王圣谕与国家法例三者相互补充,互为融合,并逐步深入人心,中国家族法体系中的"国家法"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读书、求仕一直是广大知识分子的人生必经之路,所以历朝历代,上自官府,下至家族,都很重视教育。家族教育是最基本的,也是全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家训”,便是知识分子家族教育的产物。早在三国时代,诸葛亮即写有《诫子书》,西晋杜预也有《家诫》,但因篇幅少,内容简略而未能流传。而最有名的家训读物则是《颜氏家训》。  相似文献   

7.
张宁 《兰台世界》2007,(14):56-59
清代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是其《家训谆言》的一个具化形式.小说通过谭氏家族的兴盛期、衰败期、复兴期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家政理念带来的不同结局,从而印证了"家政总要内外严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高洁 《兰台内外》2022,(1):43-46
中华民族的发展得益于家庭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承得益于家风家训的传承.在新时期,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均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在我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晋商作为当时金融业的执牛耳者,其家族所形成的家风家训对当代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晋商家风家训的内涵,找寻其时代意义,并探寻在新时期践行晋商家风家训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家族谱系中的御龙家族,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体系严谨,结构严密,特别是其劝学式、劝导式、劝诫式、劝惩式、劝谕式等五种的贤达家训,深刻体现了传统中国礼法结合的社会伦理形态及社会成员间重和谐、轻狱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宋明以来,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庶民家族祭祀祖先礼仪呈现出程式化与规范化的特点,并在清代得以多元化发展。在清前期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礼仪教化的背景下,鲁中地区仕宦家族将祖茔视为重要的礼仪空间,以符合儒家礼制与孝道观念的形式,有意地建构了祭祀先祖、飨宴议事以及教化训饬的一套规制性书面范本,将墓祭的习俗塑造为宗族祭祀的礼仪传统。以士绅为主导的礼俗实践说明,文字书写在礼俗整合中权威性的确立,使得基层生员群体作为主持宗族祭祀实践的关键人物,在承担乡约教化"以礼导俗"的作用上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家族谱系中的御龙家族,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体系严谨,结构严密,特别是其劝学式、劝导式、劝诫式、劝惩式、劝谕式等五种的贤达家训,深刻体现了传统中国礼法结合的社会伦理形态及社会成员间重和谐、轻狱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朱冬梅 《兰台世界》2016,(1):153-155
我国传统家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尤以"齐家"思想最为重要。中国传统家训中"以睦亲为上"的"齐家"思想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顺及勤俭持家等内容。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家训中"齐家"思想的精华,并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容,不但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昌盛。  相似文献   

13.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作为一篇家训名作,以"修身齐家""、经世应务"为主线,倡导勤劳节俭、孝亲敬祖、德教操守、敦厚忠信、廉洁自爱的精神思想品质。本文对《朱子家训》语句文本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并阐释其家庭教育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4.
端蒙养、重家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曾国藩家训是中国传统仕宦家训的巅峰,"八本"之教是曾氏家训的核心。笔者从三方面对其深入解读:即以读书为自强自立之本;以孝、静、诚、勤为修身齐家之根;以发财为耻的从政之道。曾国藩家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价值,对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都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关注郑和航海以及他的后裔已经多年,跟郑和第19世孙郑白海相识并保持联系也有若干年。如今,郑氏家族委托郑白海重修《郑和家谱》,笔者有幸获知许多外人所不知晓的郑和后裔内幕以及郑和后裔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训家风,对于怡情养志、规范养成、道德践行、涵育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千百年来,家训家风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上海家庭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2014年9月20日,由上海市档案局(馆)、市文明办、市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上家风一一上海市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示"在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湖南省档案局(馆)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全省各地区、各单位报送的"湖南百姓家规家训档案"和"领导眼中的档案工作"微视频作品,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取得初步成效。4月初,省档案局(馆)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部署,早筹划、早部署,及时下发通知,部署全省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重点开展"湖南百姓家规家训档案"和"领导眼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不仅传承着忠孝传家、治学修业、立身扬名的家族文化精神,还与现代教育思想达成了一种跨时代的共识--重视家庭教育。而家训中蕴含着的立身处世的能力教育、情感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教育新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兰台世界》2007,(7X):56-59
清代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是其《家训谆言》的一个具化形式。小说通过谭氏家族的兴盛期、衰败期、复兴期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家政理念带来的不同结局,从而印证了“家政总要内外严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家谱是记载家族世系及相关内容的文书档册,主要包括谱序、源流考、世系表、辈字、族规家训、图像等内容。作为一种原始资料,家谱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它对于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宁安地区历史悠久,是满族的祖居地,满族语言文化存留时间较长,留有较多的满族家谱。本文通过对宁安地区瓜尔佳氏、墨尔哲勒氏、阿克扎拉等家族家谱的介绍,从记录历史人物及政治制度、反映民族价值观念、揭示家族管理与教育、展现地域文化等方面阐释家谱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