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欢  王立群 《收藏》2018,(12):73-73
清代康熙皇帝于1662年即位,1722年去世,在位61年。康熙通宝钱铸量很大,制式只有背满文宝泉、宝源及背满汉文纪局钱。福建宝福局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铸康熙通宝生肖纪年钱。孙仲汇、张志中先生在钱币著述都讲到:康熙通宝宝福局铸有"子""丑""寅"等纪年钱,存世极罕。而书中图录只有"子""丑""寅""已""戍"五...  相似文献   

2.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3.
李志兴 《收藏界》2012,(7):74-74
近日偶见一泉,“崇祯通宝”背穿上“四”、穿序“手”字小平钱一枚,其在各类古币图录中均按先上后左的读法称为“四手”。  相似文献   

4.
一、会同通宝“会同通宝”为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年间(公元938-946年)所铸造,辽史无记载。1989年辽宁省凌源的冯毅先生在朝阳废品站的铜堆中拣得一枚。1990年3月,经戴志强先生鉴定后,确定为辽代钱币大珍。“会同通宝”前所未见,弥足珍贵。2005年“会同通宝”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钱币春拍专场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3)
正重熙通宝系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1055年)所铸,该钱的铸行是辽代钱币史上的一座分水岭。重熙之前辽铸钱甚少,此后辽钱逐渐丰富,币值逐渐稳定。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介绍:"文献中也有一些粟价记录。重熙年间,由于多年丰稔,只要几个钱一斗。"《辽史·食货志》中也有"道宗初年,……  相似文献   

6.
国人老幼皆知、随处可遇的“乾隆通宝”制钱,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铸期长,铸局多,铸量大,在清钱中屈指可数。孙仲汇先生说:“乾隆以后,铜钱的体型变小,质量逐年下降,钱币藏家对普通的乾隆钱不屑一顾,……”(注1)。但乾隆钱亦不乏珍品。存世雕母有数种,还有少量的母钱、样钱、大钱。特别是“乾隆通宝”宝泉局折十型大钱,只见图录,实物难得一见。马定祥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178页,批曰:“乾隆通宝宝泉局当十型大钱珍”。  相似文献   

7.
古币两则     
“重熙通宝”折十大钱,近百年来藏家未见实物。马定祥先生曾推断——“此钱应有大钱”,但生前亦未见到。可见此钱之珍稀程度。今发叶柏光先生之藏品彩照及相关文字,以图推断,生坑硬锈,背部周廓及穿好,均制作精整,面部钱文布局合辽钱章法,与“重熙通宝”小平钱一脉相承。该泉得自辽故土,地望亦合,但锈色较单,“宝”字左侧边缘处,微有反光,似铜质较黄。辽钱小平钱铜质偏水红,大钱铜质如何,尚可探讨。未见实物,按图索骥,难以准确。但既有此物面世,不应隐匿。“泉苑”自应公之于众,不需做过多评论,相信诸藏家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8.
何开俊 《收藏界》2012,(3):68-68
图1机制“光绪通宝”方孔钱为常见普品,与其钱文及造型相同的满穿钱被定为五级品,而图2这枚满穿钱的正面钱文“光绪通宝”四个字与图1的钱文个个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图录第97页,直径44毫米和44.5毫米钱,《金泉古韵》,第185页,直径43.8毫米钱,还有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专拍会第108页、109页之2761和2761,即本文中图2、图3钱,都是黄铜质。  相似文献   

10.
魏咏柏 《收藏界》2013,(12):92-92
几年前,我在古钱市场淘到一枚“唐国通宝”,此钱直径约2.5厘米,重约4.5克,钱面篆书“唐国通宝”四字,体正势圆,字迹工整,笔法秀丽。  相似文献   

11.
古币四则     
(一)天显通宝前些日子,笔者从一位内蒙古通辽的古玩商贩小王手中收下几枚辽钱,其中一枚是"天显通宝"。小王强项是辽瓷辽玉,对辽钱不识也不屑。笔者扫了一眼,也未惊喜难捺,信以为真。因"天显通宝"乃辽钱大珍,极品,偶尔遇之,十枚必是九枚半假。人熟价不高,买进遣玩,也权当送朋友一个人情。当回家仔细看过之后,方知非同小可。这枚"天显通宝",小平光背,青铜质。直径2.5厘米,穿径0.65厘米,厚0.1厘米,面文旋读,隶  相似文献   

12.
海泉 《收藏界》2010,(10):81-82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铸同治钱有两种:一为“通宝”(仅小平),一为“重宝”(见有当四,当五,当十)。在旧泉谱中素有“同治通宝无大钱”之说,这是除了小平大样(直径28毫米,直径30毫米)和小平特大样(直径32毫米)之外而言。  相似文献   

13.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14.
珍币二品     
苏国治 《收藏界》2010,(4):85-87
辽代遗珍“咸雍通宝”银质小平钱 在中国内地以北的广阔草原上,曾如走马灯般一拨拨地兴起和衰落过许多游牧民族,契丹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扬建善 《收藏界》2010,(8):80-80
此钱,为康熙时(1662-1722年)所铸制钱。 经测:直径2.3厘米,偏厚紫铜,文图清晰,为传世品,铜质包浆,熟旧自然,铸工精美。正面:“康熙通宝”书法四字,刚劲有力,分行布白,施展遒容,浑然一体,而且“康”字还有异书风范。  相似文献   

16.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7.
<正>万历通宝是明代中后期明神宗朱翊钧的铸币,始铸于万历四年(1576年)。目前流传于世的万历钱多以光背为主,背字的万历通宝相较少见。而在为数不多的几类万历背字中,尤以“厘”字类较为特殊。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万历背厘字钱,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万历通宝背右厘、万历通宝背厘二以及万历通宝背厘十。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光背钱改制的背厘钱。  相似文献   

18.
三体钱欣赏     
张业 《收藏》2006,(6):100-101
所谓三体钱,即一种铸币其钱文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书体。比如,《南唐史》说:“元宗铸唐国通宝,有篆隶真三体。”又,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太宗即位……亲书淳化元宝三体字以铸钱。”《古化杂咏》:“北宋唯淳化与至道钱各三体文”,“元丰、元符、绍圣、圣宋诸钱……易真行草而为篆隶行或篆真行耳”。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从辽宁沈阳、内蒙、太原泉友那里获得数枚辽钱"神册通宝"、"会同通宝"、"大同通宝、元宝"、"天赞通宝"、"开泰元宝"、"景福通宝"、"太平元宝"(辽)等钱。由于这些钱事关重要,必须严肃谨慎、科学地认真对待。现借《收藏界》杂志一角,特将这些钱公诸于世,供古钱收藏家、钱币学专家、古钱爱好者和泉友们鉴赏研讨,若有不妥不处,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5年第12期刊载叶柏光先生大作《行草书宣和通宝小平钱浅议》,笔者观看照片上的币文,颇有疑议。叶先生说“宣和通宝”是宋徽宗行草瘦金体,读者都能看出来,除了“和”字之外,其他三字皆不是瘦金体,虽然“和”字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