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然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从自己那充满渴望的内心悄悄升起。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相似文献   

2.
走进北大     
北大,这是一块圣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以坚毅的、顽强的、前赴后继的精神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北大是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向往和追求。自从我知道这世界上存在这么一个“北大”,我的内心悄然升起了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激动。我播下了一粒种子,这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向往北大,追求北大,关注北大。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北京的夏令营活动,终于来到了我所向往的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3.
给我一双翅膀,我要飞,我要远眺!——摘自水木年华《给我一双翅膀》小时候,望着漆黑夜空中那璀璨的群星,我梦想着自己能有一双翅膀,展开双翅飞向夜空,也能成为那璀璨的群星中的一颗……我想飞我在一张照片上结识了北大,那微波荡漾的未名湖,拔地而起的图书馆,深深地吸引了我。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北大。北大是一所尖子生云集的名校,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我生活得很郁闷,因为我面临着高考,而我估摸自己学习不好,很可能考不上北大了,但我对自己说:我要去北大看看!对于北大的印象,我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校园里绿草青青,我在塞万提斯的塑像下看了许久。下午的时候,我与中文系的一个网友坐在学校里的小餐馆里。一抬头,我突然看见她背后的墙上挂着一个铁艺的雕塑———那是一个太阳,光芒扭曲。在从北京回来的列车上,我把这些希望、绝望、再希望着的情绪写在一本我随身带着的盗版《红拂夜奔》的封皮上。小波当时写这书是什么心态,我可能永远体会不了,但是在一年以后,我…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世纪的女孩,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和志向,她不但是这样想的,而且正在一步步地努力实现着。她越来越坚信,女孩的未来不是梦。上小学时期,每年暑假女孩在大街小巷中会不经意地听到人们奔走相告:某某的儿子考上了清华,谁谁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清华和北大这两个名字,在女孩心中记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渐渐长大,终于弄明白:清华、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成才的沃土,育人的摇篮。它们被多少人羡慕和向往呀!从那时起,女孩暗暗下决心:我也要上清华,我也要进北大。这期间,女孩偶尔从爸爸手里得到了一张报纸,里面又是一些高考“状元的事迹…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  相似文献   

7.
一一 《课外阅读》2011,(16):42-43
考上了北大,时常会接到学弟学妹们从家乡的来电,主题无非是怎样才能考上北大云云。"能吃苦。"开场白我总是这么简单,轻描淡写。高考可是甘苦自知的事。不同的是,这苦我比别人多吃了一年。  相似文献   

8.
永远都是我     
今天高考结束。我漫步于北大未名湖畔的小路上,穿梭在驻足照相的人群间,听到远处传来极具洞穿力的刺耳车铃声,丝毫没有被北大的人文气息感染,甚至有些怀疑,北大真如外界盛传的那样是个圣地吗?这是使人迷恋的北大吗?此刻的我完全体会不到。我一如从前,走在放学回家的必经路上,脚下是踩过三年的泥土,鼻间嗅到熟悉的草香味,却感觉不是原来的那般清香。抬头望去,未名湖面泛着涟漪,被阳光点染的波纹一晃一晃,映入人眼时些许不自然。我仍不习惯独自一人穿过这条外人看来很美的路,可今天,是我一个人,今后也许依然会是。  相似文献   

9.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  相似文献   

10.
九月的阳光灿灿地笼着燕园潋滟秀美的未名湖,古朴的博雅塔含笑伫立在绿树丛中,巍峨的图书馆让每个学子心跳加快,而那风格独特的百年纪念堂、鳞次栉比的文理科楼群正向人们诉说着北大的光荣与未来。我尽情地享受着阳光下的芬芳,享受着作为一名北大学子的骄傲与庆幸。在这块圣地上,我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被北大选择的庄严感。  相似文献   

11.
俞敏洪 《小学生》2013,(7):36-38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记得自己在北大时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尽管我  相似文献   

12.
潘晨光 《成才之路》2013,(15):I0003-I0003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彬自大二起,每天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公司净赚逾百万,他也从受人白眼到受人青眼。尽管学业亮“红灯”,无法按时毕业,呼维彬说他觉得值。  相似文献   

13.
未名烟柳,博雅古韵,百年文风,万载济世。面对北大,谁人不心动如斯,谁人不梦寐以求?一直以来,我对北大有着无比的神往和喜爱。那是一块怎样美丽的圣土啊!犹如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我飘落在北大这方圣土上。>>风景之美北大之美在于景色之梦幻。  相似文献   

14.
张一璠 《高中生之友》2010,(6):24-24,25
一次.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到北大来给大学生们讲小品表演艺术。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茅台酒是国酒.红塔山是国烟.北大是国校.”虽然庄严中多了几分调侃的感觉.但认为“北大是国校”也并不缺少依据。而在我看来北大是一篇散文。说它是散文,那是因为它既有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的“散漫的一面”.又有那种“严正的一面”。我曾在北大进修一年.那一年里,我用探求的目光.自以为认真地、情趣盎然地阅读了这篇散文.这让我感到永远的幸运。  相似文献   

15.
我初次认识老师俞叔迟先生是在1964年秋季开学之后。那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跟随陆颖明、萧仲圭两位老师学习文字训诂之学。俞先生知道我是从北大来的,在系里碰到的时候,常常主动接近我,问我北大的情况,告诉我一些北大的旧事。我因而知道作为北京师大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的三老之一的俞先生,原来也是北大出身,并且与我的一位业师阴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到北大来给大学生们讲小品表演艺术.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茅台酒是国酒,红塔山是国烟,北大是国校."虽然庄严中多了几分调侃的感觉,但认为"北大是国校"也并不缺少依据.而在我看来北大是一篇散文.说它是散文,那是因为它既有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的"散漫的一面",又有那种"严正的一面".我曾在北大进修一年,那一年里,我用探求的目光,自以为认真地、情趣盎然地阅读了这篇散文,这让我感到永远的幸运.  相似文献   

17.
惊闻从2007年11月5日起,北大将抽查进入教学楼人员的学生证件,原则上禁止旁听生进楼。我作为一名一直视北大为精神家园的20世纪60年代的北大学子,闻此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要说:北大不该拒绝旁听生。理由如下:其一、科学与民主是北大的精神渊源。北大历来有旁听生,说明北大有感召力、凝聚  相似文献   

18.
<正>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但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9,(12):5-7,11
高一时曾坐车从北大校门前经过,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北大留给我第一个视觉印象:一池子顶着骄阳的白荷花,然后就是长长的围墙……北大以这种方式留给了我最独特而唯一的符号——直到现在,提起北大,首先想到的依然是那一池子不屈的白荷花。  相似文献   

20.
我很庆幸,在我和儿子踏进北大校园之前,我们对于北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的话,这一趟北大之行,完全可能毫无意义。一路上,我们碰见了不少旅游团,基本上都是中小学夏令营或者是家长带着孩子游北大。旅游团在校园的几个主要景点之间游走,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都很短暂,导游简单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