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邵杰 《考试周刊》2011,(46):30-31
本文从作品本身分析奥赛罗的性格特征,奥赛罗所处社会的背景,以及奥赛罗的心灵困境,来描述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奥赛罗》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才能卓异,品格高尚,战功赫赫,赢得了美丽的威尼斯姑娘苔丝狄蒙娜的倾心。苔丝狄蒙娜出身名门,摈弃种族肤色的偏见和家庭门第的差异,与奥赛罗秘密结婚。这正是人文主义者所歌颂的建立在真诚理解上的理想婚姻,但它遭到了阴谋的亵渎和破坏。奥赛罗的旗官伊亚古因奥赛罗提拔卡西欧当副官、没有提拔他而怀恨在心,他玩  相似文献   

3.
徐笑 《文教资料》2012,(16):11-12
悲剧《奥赛罗》中,主人公奥赛罗的悲剧命运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外因是白人对摩尔人的种族歧视,这是促成奥赛罗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内因是奥赛罗自身性格的特点:慷慨、勇敢但是轻信、暴躁,这是形成奥赛罗悲剧命运的自身因素。可以说,构成奥赛罗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悲剧成因引起无数争议。大部分争论都围绕奥赛罗外部矛盾进行分析,其实,莎士比亚在剧中设置的种种冲突与剧中其他人物密不可分。文章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凯西奥之间的关系,探究奥赛罗悲剧复杂的内部原因,对健康精神世界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不少人都熟悉,"奥赛罗"也已经成为嫉妒的代名词。在我们周围,可能偶尔有现代版的"奥赛罗"出现,但那毕竟是心理异常的极端例子。可是如果我们走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特别是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出现时,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因此有新的认识,得到新的阐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正是如此。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奥赛罗》是性格悲剧,是嫉妒毁灭了奥赛罗和他的爱情;是种族悲剧,是对黑人种族的歧视葬送了奥赛罗;是社会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等等。但是,在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后,我们发现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可以对《奥赛罗》进行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本文正是受此启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奥赛罗》进行的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崔欢 《教学随笔》2013,(4):11-12
对《奥赛罗》悲剧的成因,历来有很多评论。本文从存在主义思想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提出的"边缘情景"入手,分析了奥赛罗的双重性格及最终导致奥赛罗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黑白棋     
黑白棋又名"奥赛罗棋"或"翻转棋",是英国人在1 9世纪末发明的。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将其发展,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Othello)为这款游戏重新命名。那么为何要借用莎士比亚的名剧呢?因为奥赛罗是莎士比亚一个名剧的男主角。他是一个黑人,妻子是白人,因受小人挑拨,亲手把自己的妻子杀死。后来真相大白,奥赛罗懊悔不已,自杀而死。黑白棋就是借用这个黑人与白人斗争的故事而命名。  相似文献   

9.
徐慧芳 《文教资料》2007,(27):14-15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引起了世人的很多关注,众多评论家非常同情苔斯狄蒙娜的遭遇并纷纷评论其惨死之因。《奥赛罗》的悲剧是男主人公奥赛罗的自卑心理和白人世界的种族优越感的结果,这一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读。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和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克洛德都由爱发展成悲的结局。奥赛罗和克洛德虽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出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之手,却都揭示了“爱”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轻信、嫉妒、杀妻及其自杀的深层心理原因,重新解读奥赛罗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奥赛罗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不单是这出悲剧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不但是牺牲者,也是罪犯。人类的心灵就如一团骚动不安的火焰,它既可以放出灿烂的光辉,也可能导致可怕的灾难,这是人类逃避不了的宿命。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荷马的母题:英雄时代走向未落,人类明有了完全不同的课题;“英雄”从童年,少年走向青年,成年时期,在成熟以前,他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成人仪式,“战神”奥瑟罗是“荷马式英雄”的精神后代,在剧中经历的就是这么一个成人仪式,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人类在这种残酷的成人仪式中生存了下来,但并非完全“无恙”。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奥瑟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他们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拦。然而,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中,他们的单纯浪漫无疑要遭到强大的黑暗势力的摧残,这是他们命运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9.
Othello is a good reflection of trust, distrust, and mistrust.This paper proves marriage based on distrust dooms to fail by analyzing Othello and Desdemona's marriage.Based on strong faith and love, their marriage is happy, but when faith is destroyed, even love still exists, life cannot be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Amarriage bonds were broken with the loss of faith.  相似文献   

20.
严威 《海外英语》2012,(4):218-220
伊米莉亚虽然只是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的一名次要角色,但也颇为国内外的读者及评论家们关注。但无论在剧中,还是剧外,伊米莉亚饱受他人的指责,被认为是一个愚蠢不堪的笨女人,甚至该为最后的悲剧负责。然而,仔细考察整个剧本,这样的指责明显有失偏颇。伊米莉亚其实一点都不愚蠢。相反,她既机智又聪明。简而言之,伊米莉亚是又一位被大众偏见所冤枉的悲剧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