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道德情感对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道德与情感的结合,生成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对于促进入的道德发展、完善人的道德人格有枢纽的作用.笔者从情感、道德、道德情感的定义出发,总结出情感、道德、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荣辱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内含了社会和个人对特定事件和人物的价值判断。荣辱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导向;是个人进行道德评价的情感基础。“荣辱”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其内涵会随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通过比较中西荣辱观有利于更好地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道德要求有了认识,并不一定就能真心实意地按照这种要求去履行其应有的道德义务。这里有一个情感问题,培养高尚而强烈的道德情感对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道德气氛,尤其是对于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可教     
李芳芳 《教育现代化》2006,(10):128-128
从20世纪初直至现在这个当代的历史时期,客观的非个人的标准已不适用,情感主义的主张已为社会所接受。按照情感主义的基本论点,道德言辞和道德判断的运用主要是个人情感和个人好恶的表达。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的运用,是纯主观的和情感性的,个人的道德立场、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的选择,是一种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选择。因此,在这种道德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合理的权威,所谓的权威都是主观的,相对的。现代化的过程难以避免使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产生冲突,造成道德共识丧失。  相似文献   

6.
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品德,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几方面;就其本质来说,是处理人们利益关系问题时的表现,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产生和表现出来。所以,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人际交往。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言语或非言语手段而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物质产品的交换,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联系。儿…  相似文献   

7.
幸福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和渴求的。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幸福生活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定性。真实、向善、求美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个人的生活幸福程度是与其自身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抱持积极生活态度、关心他人、维护正义、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道德情感与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之间表现出的一致性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关乎生活幸福的教育命题,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多种渠道,从人的内心深处寻求帮助人追求生活的"真"、"善"、"美"的途径和方法,使人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力量、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张欣 《文教资料》2007,(16):32-33
道德情感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不仅是大学生道德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道德心理结构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偏重道德认知教育、而轻视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教育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是伦理学与德育学研究绕不开的问题.人有多种多样的情感,为什么有些情感可以冠以"道德的"?研究者从情感的利他性、情感对象的性质、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探索,但很多内在矛盾依然未能得到解决.文章将道德情感理解为对善恶问题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在不同道德处境下,作为道德主体的样态也是不同的.在不同主体样态下,对善恶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则呈现出不同的性质、类型.在不同主体样态下,也可能存在着性质各异的反道德情感.根据道德情感是对善恶的好恶反应与态度这一定位,可以把道德情感分为"赞善"(赞人赞己)的情感,包括崇敬、感恩、自豪、勇气等;"责恶"(责人责己)的道德情感,包括愤怒、恶心、蔑视、愧疚、羞耻、后悔等;混合性(赞责混合)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宽容、关爱等.道德情感的意义在于其既是道德之端,具有激发、强化道德行动,预防、阻止不道德行动,改正错误、补救过失等作用,自身又可以沉淀、发展成为道德情操与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价值被边缘化。关于道德价值的深度思考离不开伦理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二是人怎么会有道德。第一个问题是道德的必要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道德的可能性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别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考察,由此就变成了四个问题:问题一是从社会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二是从个人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三是从社会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问题四是从个人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其中,问题四尤为重要。对问题一的探索包括德治论、整体福利说、社会契约论等;对问题二的探索包括义务论、目的论、宗教论等;对问题三的探索包括道德法制化、道德公正与德福统一、以道德的社会促道德的人、加强社会教化等;对问题四的探索包括道德成为人的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道德成为人实现自己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扩展善良人性、培育道德情感、来自经验层面的德福统一等。从现实生活中看,赏善罚恶和善恶报应、社会公正、德福统一、自我实现对促进公民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世保 《中国德育》2005,(11):22-23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人有了责任感时,会将有关道德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对自己的道德评价联系起来。当符合要求地完成了任务时,就感到心安理得;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过失感或表示歉意。责任感的缺乏将是个人道德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2.
佟雪峰 《考试周刊》2013,(35):176-177
情感作为一种前理性的关于价值关系的意识,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行动,本身就具有价值倾向性。道德既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经验和教训的积淀和理性梳理,又蕴含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和建构。情感和道德都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道德的人性基础。情感影响着道德行为的动机和指向,道德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与特定的对象建立恰当的情感关系,情感关系本身就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情感培育不是一种自发的修身养性活动,而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社会性活动。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从个体层面而言是道德的内化和人格的提升,从人际互动层面而言是隔阂的消除和理解的实现,从社会层面而言是整个社会正义感的凸现,三者从微观、中观、宏观不同角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因素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笔者认为,社会文化是道德情感印入和陶冶的依据,社会属性对道德情感具有塑造作用,社会形象是形成道德认识和激发道德情感的基本诱因,社会突变可改变道德情感的稳定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出及其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们把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因而把道德棍同于政治伦理,成为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外在统治力量。建立在这种道德观下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置之不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缺乏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健康的道德情感可以陶冶出一个人良好的人格品质。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道德情感教育,尤其是在敬畏、责任、荣辱、关怀和感恩情感几方面。为增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构建就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是人们情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应有之义。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关键期,其道德情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个人的成长发展,所以,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理应被人重视。而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体验-情绪;发展阶段:反思-公正;成熟阶段:内隐-践行这三个过程,其各阶段各有特点,为我们教育培养幼儿道德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休谟之道德情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11-13,29
休谟的道德哲学主要致力于对道德基础的研究,他通过对理性和情感在道德行为的作用的分析,系统地论证了道德决定于情感的结论。但在休谟看来道德情感主义不是个人特殊情感的表达,同情心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因此道德有共同的基础,同时道德在不同的文明中表现有所不同。这些新颖的观点在伦理学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