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小菲 《新闻世界》2014,(9):175-176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采写新闻通讯见长,被称为"现代新闻通讯奠基人"。在黄远生的作品中包含的一些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黄远生新闻作品中体现出的新闻思想出发,分析如何成为一个名记者。  相似文献   

2.
传媒的公共性体现为"公开性"、"批判性"和"利益性"。而民初名记者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对于实现传媒的公共性具有指导和启示意义。黄远生新闻思想之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为民生社会请命"的思想前提、提高新闻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自觉性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制上。  相似文献   

3.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较早践行专业理念的名记者,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在新闻工作中忠于事实,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其二,他积极倡导并坚守言论自由思想;其三,他明确提出了“为民请命”和“指斥权贵”的报刊责任。黄远生的“四能”思想和“远生通讯”,是他践行专业理念的自觉,这些专业理念和职业操守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对我国后来的新闻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远生为何当记者”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慧  陈斌 《新闻记者》2008,(11):74-77
<新闻记者>2008年5月号刊登的<黄远生为何当记者?--中国近代记者的新闻职业观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在一开始就表示:"试图将黄远生作为个案,论述其职业观的思想来源,力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重新审视黄远生的职业观,并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近代记者的职业观在中国最初的建构过程."虽说角度独到,但个案的粗线条论述,最终影响到文章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美学视野下,本文分析了黄远生个人及其新闻思想、通讯写作所体现的价值,并找到其与美学的契合点,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和展示我国报界奇人——黄远生。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中国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1885—1915,江西省九江县人),以犀利的文笔,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由皇权专制到民主宪政大转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甘肃兰州资深记者、作家鲁正葳女士10多年来深入研究黄远生和民国史,著成《撩开民国黑幕:报界奇才黄远生见证》一书,在黄远生诞辰120周年和逝世90周年前夕,交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90年来黄远生研究方面无专著的空白,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教授称此书“事实翔实,文采斐然,所刊照片等更具历史文献价值。”《撩开民国黑幕:报界奇才黄远生见证》出版@胡荣彬…  相似文献   

7.
王永伦 《今传媒》2013,(1):123-124
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政治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在他的新闻活动中,提出了"为民生社会请命"的媒介使命观,并且通过其新闻实践来阐释这一媒介使命观。  相似文献   

8.
1985年1月15日,是我国名记者黄远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我们选登了其长子黄席群教授写的纪念文章和汉国萃同志搜集整理的《梁漱溟先生谈黄远生》等有关史料,以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摘     
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新闻通讯文集辛亥革命后,新闻报道受到重视,新闻记者的地位有所提高,我国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们所采写的新闻通讯,夹叙夹议,文字生动,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黄远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黄远生1904年考进士后不愿为官,留学日本中央大学,1909年学成回国,辛亥革命后投身职业新闻工作。他采访到一些较为真实详尽的重要内幕新闻,写成夹叙夹议的新闻通讯,文字流利畅达,善于捕捉细节,用事实说话,风靡一时,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个以新闻的采访和写作而负盛名的新闻记者。他的文集《远生遗…  相似文献   

10.
动态简讯     
九江县举办黄远生著作资料展览为纪念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诞辰120周年、逝世90周年和恭祝黄远生墓迁修竣工,在2005年11月8日记者节之际,江西九江地方文献收藏者胡荣彬在九江县政协举办黄远生著作资料展览暨座谈会。黄远生(1885——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县人,民国初年任北京、上海各大报刊记者、通讯员,所写大量通讯、政论、文艺、杂著风靡全国,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暗杀,年仅31岁。其《远生遗著》多次再版,《辞海》载其小传。这次展出了黄远生的著作、照片、墨迹、遗址图和纪念、研究、宣传黄远生的文集、文章、诗词、图…  相似文献   

11.
谁之“发现”为新闻白承杰一时盛传“在庐山发现了黄远生的墓”,纷纷扬扬之后出现了异议:坟一直在那里,黄氏家人经常去祭扫,这算什么新闻?两种说法,哪个有理?黄远生之墓在庐山,这个事实对于报道者和许多读者来说是新闻;而对于“异议者”来说,则是旧闻。一新一旧...  相似文献   

12.
李玉梅 《青年记者》2016,(28):87-88
黄远生(1885-1915)是清末民初新闻界著名的写手、快手,他经常在京沪影响较大的报纸上发表反映国家大事的通讯报道,文字精美、形式多样,富有情趣.他使通讯大放异彩,崛起在报纸舞台上,成为中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研究黄远生通讯作品的叙事方式,能够给当今的通讯写作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分析黄远生通讯作品的叙事艺术,探讨其对当今通讯写作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听说黄远生是我国一个以记者为职业而享有盛名的人,曾写过一部我国较早的新闻通讯文集,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曾受过邹韬奋等许多著名报人和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天才记者。但我对他的情况知道得很少,非常想知道他的详细情况,请能介绍介绍,以满足我对我国新闻前辈的了解。宋继文宋继文同志:黄远生在中国新闻史上,的确是负有盛名的记  相似文献   

14.
怀念黄远生     
我与黄远生前后仅三次见面而甚相契.是因彼此肯定对方的为人。我1912年在西安逗留期间常去卧龙寺盘桓.某日与寺僧交谈中得知康有为常来此寺将珍藏于寺中的部分佛典径自携去据为己有。康有为海内知各.寺僧敢怒而不敢言。我闻知此事深感不平.返京后遂为此往访黄远生.以依据法律维护卧龙寺权益问题请他给予指点。当时黄远生作为名律师、名记者居处考究,但对我这身着竹布长衫的青年毫无轻慢之意.接谈得极为恳切.  相似文献   

15.
张怀俊  张涛 《新闻知识》2006,1(11):39-41
黄远生是民初名记,被誉为报界之奇才。在短短的五年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广受欢迎的通讯作品。邹韬奋曾回忆学生时代为远生通讯着了迷,说“每天跑进阅览室的时候,心里最盼望的便是《时报》上又登出了远生的北京通讯”,并认为“当他替《时报》作特约通讯的时代,实在是《时报》最有声有色的时代”。老一辈新闻学黄天鹏谈及远生通讯当时的影响时说,“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张丽芳 《青年记者》2017,(8):118-119
1915年12月25日晚6时左右,美国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酒楼内,有“报界之奇才”“新闻通讯奠基人”之称的黄远生,被国民党暗杀,血溅异国,时年不满31岁. 黄远生遇难后,其挚友林志钧即苦心搜集遗文,择其尤关政治、文艺及思想问题者,编为《远生遗著》四卷,由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6月发行初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印行五版.《远生遗著》约四十余万字,收集黄远生文章200余篇,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通讯集.自《远生遗著》诞生九十余载,有关其的研究是丰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该书作美学上分析的专门论文或著作寥寥无几.从美学角度重新解读、品味《远生遗著》,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其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我国民国初年名记者黄远生"北京通信"中的一些作品,如<闷葫之政局>、<张振武案之研究>,被认为是我国深度报道的开端和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在新闻写作教程中提及的.述评性新闻","研究性工作通信"一类,也属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8.
1903年,黄远生19岁时,县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翌年京试又中进士,成为才名出众的“联捷进士”,誉满全省。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基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新闻记者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自他从事新闻工作至海外遇难,仅4年时间,写下近百万字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 在当时的新闻界独领风骚,成为民初记者中的巨擘,被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誉为“报界之奇才”。为使远生的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其生前好友林志钧费尽心血搜集、整理、编辑了《远生遗著》一书,从1920至1927年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四版,后又多次增补重印,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通讯集成为民初政界斗争与历史的精彩记录。  相似文献   

19.
怀念黄远生     
我与黄远生前后仅三次见面而甚相契,是因彼此肯定对方的为人。我1912年在西安逗留期间常去卧龙寺盘桓,某日与寺僧交谈中得知康有为常来此寺将珍藏于寺中的部分佛典径自携去据为己有。康有为海内知名,寺僧敢怒而不敢言。我闻知此事深感不平,返京后遂为此往访黄远生,以依据法律维  相似文献   

20.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丈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