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新闻世界》2012,(4):152-153
作为中国近代卓越的报人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27年的办报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关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多从社会政治角度阐述。本文试图以民本观作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线索,具体从报刊功能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业务、"史家办报"思想四个方面来阐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中所体现的民本观,以体现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新闻活动特别是报刊活动紧密相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其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途径便是报刊,在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思想:对报刊功能,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报刊业务,读者意识,报刊自律以及报刊言论独立性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赵玉岗 《今传媒》2016,(12):146-147
作为近代报刊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办报实践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提出的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报刊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的相对论观点以及相对成熟的党报理论等新闻思想,对后世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梁启超办报活动的探索,总结其新闻思想,为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黄团元 《新闻前哨》2009,(1):74-75,80
今年,是梁启超(1873--1929)逝世80周年。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又是一位报刊活动家、新闻理论家。在他56岁的人生中,就有27年的新闻实践。他亲自创办、协助和支持过的报刊就有29家。为此,本刊特发表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胡正强 《新闻界》2005,(6):77-79
梁启超作为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从事报刊活动约三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起步发展时期,深刻地观察和理解我国报刊界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起步较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中国新闻业,梁启超在其有关论著中,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当时的各种报刊及其传播行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揭露了当时媒介的诸多不良现象和无行新闻工作人员的蝇营狗苟,通过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从而建构了他颇具特色的新闻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8.
彭甜 《新闻世界》2010,(11):113-1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随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政局的变化,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发展,并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梁启超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为线索,以其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为基础,从其报刊功能观、传播舆论观、传播技巧、传播关系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新闻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强 《兰台世界》2016,(20):107-109
对于新史学与新闻学联系的探讨,不仅仅是普泛性的求得二者联系的本质,而是对梁启超新闻研究的一个前提性认识。在梁启超与中国整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找出其共同的精神性意识:实用理性,并结合他的新闻传播观与其实践活动之间的差异,给这种联系一个重新的阐释。同时,梁启超的"新史学"对他的新闻传播观与实践活动具有规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1874年1月5日他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他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在他启蒙下,到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了我国近代办报思想;他是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开创了报刊政论文体,经梁启超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我国近代报刊以政论为主体的显著特点。王韬在我国新闻史上是一位颇著影响的人物。数十年来,许多学者对他的报刊活动进行过研究。本文就王韬报刊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考证,现就教于新闻界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11.
曾园英 《东南传播》2013,(5):116-118
梁启超,这位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被新闻学界公认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报人,"报"是他人生浓墨重彩的一字。学者对因"报"而生发的梁启超新闻观的研究有不少,本文试从"报"的实质"纸媒"一角色出发探究其关于新闻的思想,首先对梁启超心中的纸媒作了"有益于国事"这一定性,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言论,厘清他所表达的纸媒功效、地位、天职、体例和经营等观点,力图还原他所在历史语境下的纸媒观。  相似文献   

12.
占康 《新闻窗》2007,(3):86-87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从1895年到1922年,梁启超在近30年的办报实践活动中写下了许多新闻理论专著,他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言论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近代舆论骄子”。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三种角色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新闻思想史上有关的报业角色观进行了一番梳理 ,粗分出三种报业角色定位 :( 1 )报业作为变革政治的“利器”。以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想家确立的报业角色观 ,是建立在现实的政治改革———“以报救国”的基础上 ,梁启超所谓的报馆是“政本之本 ,教师之师” ,正反映了这一代报刊思想家对报业角色定位的理解。 ( 2 )报业作为传播新闻的“社会公共机关”。以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新闻学者 ,受“五四”精神和西方新闻观的影响 ,本着报业以“新闻”为本位的思想 ,提出报业应以经济自立达到政治上的独立 ,使报业成为其理想中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公共机关”。 ( 3)报业作为党的指导机关。中共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确立了这一报业角色思想 ,从严格意义上说党报不仅是一个宣传机关 ,它更是党组织、指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一个直接的领导机关。解放后 ,尤其是 1 95 6年曾对党报的这一角色定位有过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孙珊珊 《新闻传播》2015,(2):104-105
梁启超一生参与、创办报刊17种,虽然他办报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长期从事办报活动的过程中,梁启超在吸取西方的办报经验的同时,不断的总结、反思,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闻思想,并且得出较为完整新闻舆论体系,它打破了人们对报刊地位、责任的传统认识,为人们对舆论的认识,打开了新的视野,为中国新闻舆论观念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喻频莲 《当代传播》2012,(1):102-104
张季鸾报刊功能观的精神谱系主要有三个来源: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底蕴、日本近代专制主义下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美国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借鉴。他的报刊功能观具体体现在"公共机关"的职业理念和"国家至上"的媒体角色两个方面。这两种观念在现实中往往是相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张季鸾当时借鉴的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本身还不成熟,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本位主义影响和国难当头的特殊时代背景,再加之对蒋介石"报恩"的私人情感因素,使得他的办报实践偏离了社会公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12):4-5
舆论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他们不仅为报刊撰稿,还自己办报办刊,运用报刊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革命斗争、指导社会实践,创立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对史学、文学、哲学、佛学、图书馆学及辨伪学的研究多有建树,且著述等身。先生是近代中国报界之巨子,其报刊思想之丰富,报刊实践之广泛,论述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几乎无人出其右。本文论述了梁先生报刊思想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其报刊思想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了重温。  相似文献   

18.
综观各类新闻史书及专家学者的著书立说,对梁启超报刊活动与思想的阐释早已汗牛充栋.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经,以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及著述为纬,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对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与思想进行解读与梳理.  相似文献   

19.
从近代社会变革来看,报刊宣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共产党核心人物之一的毛泽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积极投身报刊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模式。文章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编辑实践入手,发掘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的组成因子,建构一个由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组成的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并探究其对我国现代报刊活动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钱入信 《新闻世界》2011,(5):138-139
本文以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为基础,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他的传播功能观,以期丰富有关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