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婷 《传媒》2017,(21)
微电影广告营销有其独特价值.它既能实现广告的品牌传播,从广告内容、情感诉求和流行倡导等方面建构品牌形象,又能从社交互动、维系品牌忠诚和商业逻辑等方面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围绕着"诉求"与"转换"两大理念展开微电影广告营销,可以有效打通用户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渠道,为微电影广告营销创造独特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
品牌创新的需求、媒体创新、受众形态和业务方式的改变、新传播特性与消费文化等趋势势必影响并催生新的行业和市场形态,中国广告必须把握未来的这种发展方向。中国广告业的新机遇期从宏观角度来认识中国广告,思考中国广告在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认识中国广告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凌洁 《新闻传播》2012,(1):85-86
构建品牌识别的要素包括品牌精髓、核心识别、延伸识别、价值主题以及品牌与消费者(受众)的关系。本文试从品牌识别理论出发,通过研究东方卫视全新推出"梦想"的品牌案例,对东方卫视新品牌定位作深入探讨,并尝试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建义 《传媒》2021,(6):70-72
每一次媒介的变迁都是人类文明的客观反映,每一个阶段的演进都伴随着不同消费文化的形成.融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形态:STORYTELLING广告.本文以符号视角探讨了STORYTELLING广告的逻辑和受众认知,认为其降低了受众的阻抗心理,干预并建构受众对广告的"主动"认知,能更好地实现广告信息的传递和品牌系统的打造.  相似文献   

5.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为受众创造价值,是企业的根本,也是品牌传播与建设的根本。为受众创造价值的过程是由企业品牌及其传播的载体共同来完成的,其中包括三个相关的环节:企业的品牌价值设计、传播载体的价值添加、受众的接受理解。创造受众价值,应当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个是与受众建立品牌关系,一个是与受众共享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姚政邑  何洁 《编辑之友》2015,(11):56-60
文章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规律、物质与非物质形态、技术适用场合等方面论证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重新进行评估:依靠"内容为王"的生产优势,传播优质广告信息;依托实体化接触方式,有效传达广告信息;发挥公信力优势为,广告主品牌建设服务.新媒体崛起从一些方面促进了传统媒体广告的变革,形成了促进传统媒体发展的助力.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将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形成有益于企业和市场的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告配音是组成品牌形象无形内容的重要元素,而当下广告配音存在的同质化、单一化、平庸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的建立,进而影响品牌实力与本质的显现.因此,在广告配音上予以声音差异化策略,既与目标受众的生活形态、心理价值期待以及产品的象征意义相贴合,又能在构建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中起到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电视品牌,它不仅仅是用台标、广告语、主持人、宣传片广告及每一个电视节目来树立自己的形象,更是受众与某个特定的电视机构间的一种亲密的关系与深刻的体验,更多的表现为精神体验以及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并以此相互区别,提升各自对受众的影响力。一、电视媒体所面临的问题电视媒体的品牌特色,成为在竞争中领先的法宝,品牌无疑是其为自己选择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电视市场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9):9-16
本研究参照叙事程度测量、情感共鸣、广告态度、品牌态度的测量模型与指标体系设计实验与问卷调查并获得数据,将叙事广告效果模型作为分析框架,检验叙事广告的情感共鸣效果。基于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本研究验证了广告叙事程度、感情认知、感情移入、广告态度、品牌态度这一影响链条的关系路径。其中,广告叙事程度对感情认知呈现高度影响,广告态度对品牌态度呈现中度影响。情感共鸣是影响受众广告评价的因素之一,受众对广告的叙事程度进行判断后,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对广告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广告语,又称广告口号或广告标语,是指广告主从长远销售利益出发,为加强受众对商品、服务、企业的印象,而在一定时期反复运用的特定的广告语句,旨在向消费者传达一种长期不变的观念、主张与品牌利益①。"广告语言艺术在一系列诉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罗奕  王云霞 《传媒》2021,(6):79-81
在移动短视频时代,Vlog的影响力日渐增大.作为流量变现的重要途径,Vlog广告的带货能力也逐渐凸显.Vlog广告通过将品牌信息融入到Vlogger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构建了"真实"的空间体验;而Vlogger个人符号的选取和剪辑手法的运用使Vlog广告在拟像化背后生产出了与年轻受众生活价值相勾连的意义审美取向,使Vlog广告成为基于原生内容的消费文化空间生产;Vlog传受双方也在视频内容互动中形成了稳定的情感认同,并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刺激粉丝的消费行为,而粉丝间的反馈成为检验Vlogger视频价值的重要指标,粉丝和Vlogger之间、粉丝与粉丝间的情感认同变成了维系整个Vlog广告消费文化空间的内核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国家形象广告,从一则完整的广告构成要素解读国家形象广告构成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在借鉴他国国家形象广告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几大板块的构成内容。国家形象广告对国家品牌的塑造与提升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本文解读了运用广告塑造产品品牌与国家品牌的关系,这对缓解目前制约我国产品的国际困境有根本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盛楠 《青年记者》2008,(14):127-128
时尚娱乐类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硬性推销模式,而是注重针对受众情感和注意力的软性吸引,使他们在接受传播信息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情绪上的认同,在享受广告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的同时,接受广告中蕴涵的信息.当受众融入到广告所展示的情景,体验其中所包含的趣味时,广告信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输送到消费者心中.时尚娱乐类广告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导个性和主张,创造流行和文化,并以此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态、情绪和趣味,最终将品牌潜移默化带入消费者生活之中,并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深化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相似文献   

15.
罗锋  周婷 《现代视听》2012,(5):30-32
2012年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广告招商高达18亿元,仅次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再次引来热议。而与广告相关联的受众作为视觉研究的重要范畴,受众在"看"与"被看"之间显露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旨在以《非诚勿扰》为分析对象,重新审视受众的视觉现象,探索当前受众在凝视中与视觉景观的关系,并反思其呈现的交互式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鹭 《新闻世界》2013,(3):101-102
技术诱因,市场诱因,经济诱因均促使媒介走向融合。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背景,探究受众需求转变和媒介环境变革中的广告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广告形式,并对广告整合传播效果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未来的广告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视觉文化形态下其传播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图形符号为媒介的视觉传播。现代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也传播商品所赋予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文化价值,即商品的文化附加值,而广告表现的商品文化附加值必须通过将其转换成图形符号才能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因此,研究视觉文化形态下的广告创意表现形式及特征,更有利于广告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广播媒介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广播品牌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广播媒介的生存,关系到广告创收。在国家有关部门压缩和整治医疗广告的大环境下,依托广播品牌经营广播广告,是大势所趋。广播品牌对广播广告经营的影响和作用1.广播品牌是受众注意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注意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广告业从无到有,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为众多客户的品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与此同时,未来广告也摸索出了一套媒体收视与广告效果的评估体系,使得今天的广告创意和媒体投放更加科学、有效,成为行业的执行标准。然而,在常规广告之外,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青睐特殊广告形式的传播。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广告投放,更容易区别于传统广告,更加隐性,与节目的融合度较高,受众的接受度也很高——但是,如何评估特殊形式广告的价值和传播效果?就是摆在广告人和媒体人面前的新课题。未来广告从  相似文献   

20.
刘玲 《东南传播》2014,(12):114-115
当代信息社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不同的媒介形态之间的无缝嵌入、高度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广大分散受众能更全面、更立体、更简易地获取信息。本文以"9·8投洽会"为案例,探询厦门品牌会展报道在新传播形态下的特征;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小众媒体三个方面探寻"9·8投洽会"报道的全媒体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