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稀见戏曲剧种已成为地方戏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概述了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研究的三个维度:"本体研究"生态研究"和"文化研究",既有对戏曲本体的精细考证和艺术审美研究,也有对戏曲文化生态的田野考察和对策研究,还有对作为"生活文本"的稀见戏曲剧种的生活性特征和文化意义的凸显.对安徽稀见戏曲剧种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安徽戏曲文化的知识版图,也能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合适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京畿地区戏曲种类繁多、影响巨大且空间分布广泛,呈半包围状格局。剧种的传播方式主要以迁移传播和扩展传播为主,传播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中心北京呈扇形向东、向南扩散,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天津双中心的传播结构类型。剧种扩散的主要因素在于北京"国孝"事件导致的大规模戏班流落北京周边,而地形地貌、文化环境、区域引力在不同时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3.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丁新星 《快乐阅读》2011,(25):63-65
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浓缩了灿烂中华的文化精神。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感悟浓缩在舞台艺术中的多彩人生和其独特艺术创造中的文化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必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戏曲专业院校,通过戏曲高级人才的培养、戏曲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戏曲文化的传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更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地域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群众基础,千百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弘扬"三个文化",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促进戏曲繁荣发展振兴的重要举措。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  相似文献   

7.
李东风 《文教资料》2006,(23):85-8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彩。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戏曲音乐、戏曲脸谱、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渗透。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戏曲…  相似文献   

8.
20年来的福建戏曲研究既注重中国古典戏曲文献的整理、曲史的钩沉,对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与戏曲文化意义、艺术理论的探索,又关注闽地特色剧种的发展传播,致力于探寻本土剧种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发掘闽台戏曲的血脉亲缘。  相似文献   

9.
正12月16日,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荣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樊锦诗先生是文化、文物领域的杰出代表,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奋斗了56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旨在表彰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华侨华  相似文献   

10.
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戏曲自明清以来海外传播频繁,在20世纪形成两个高潮。闽剧、莆仙戏、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在对外传播交流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些剧种以应邀演出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海外演出,成为维系祖国大陆、台湾及海外华侨之间的一条重要的情感纽带,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诸多伟大贡献中,汉字是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指纹和标杆,最能反映中华文化特性。本文从汉字的起源入手,继而论述了汉字的体式构成、汉字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特别是现代汉字强大的传播功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戏曲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剖析戏曲文化传播受阻的原因,寻找当代戏曲文化传播的新出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在其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戏曲的危机与希望共存,我们在正视戏曲危机存在的同时,应对戏曲的振兴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戏曲过于抽象和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从而简化戏曲教学。本文从深度学习角度下的备、教、评出发,探究了戏曲教学的目标、重难点,以及数字化视域下的戏曲教学策略,旨在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包含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服饰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门类,它同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审美认知、启迪智慧教育、可开发性等多种功能。高等院校是传播进步文化的场所,推广、弘扬、繁荣、改进民族文化是高等院校的任务之一。我国要振兴民族戏剧,在高校开设戏曲选修课有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高层次观众等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一论述充分体现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养。高校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均着力研究在教育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且在学科建设、教育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关于如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肖旭 《教师》2019,(5):127-128
成语是语言与文化完美的结合体之一。迄今为止,针对成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鲜有人涉足,更不用说成语的英译与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研究了。该研究能够为中华成语的跨文化传播、中华成语的英译与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观点,起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输入”与“输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国戏的研究成为三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元明杂剧和传奇,对地方戏的研究较为薄弱。汉水流域是三国文化和三国故事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地理空间,产生和流传着大量的三国戏。学界尚未有论著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流经陕、豫、鄂的汉水流域剧种众多,三国戏主要出现在汉剧、湖北越调、汉调二黄、汉调桄桄等剧种之中,现存剧目和剧本90余种。剧作主要由小说《三国演义》故事改编而成,亦有改编自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和民间传说的戏曲剧目。戏剧活动一方面扩大了“三国”故事的传播和互动,另一方面重写中融入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戏曲评论     
我国的戏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花鼓戏、湖北的楚剧、山西的梆子、广东的粤剧、东北的二人转等等。据统计,全国现有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同学们要想来写“戏”,不妨从如下方面来入手:一、“看”戏入境,胸有成竹。同学们要想来写“戏”,就得“看”戏。因为戏曲是大家较为陌生的题材,要想来写,那就要把你想了解的剧种的相关资料全部链接起来,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并做笔记,写体会。而且对于自我最感兴趣的剧目要作深入研究,对于戏文要细心品读,从中去感受出剧种特有的地域文化风情,或戏曲艺术的魅力,以及在当今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各剧种流行地区的音乐文化传统对主奏乐器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特珠的地理环境,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保存着较多的古代音乐文化传统,这里有被称为"唐宋遗音"的福建南音。当地历史悠久的莆仙戏和梨园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以管乐为主奏乐器这一元明戏曲伴奏特点也在这两个古老剧种中保留了下来。而在江南丝竹流行的江浙地区,越剧和沪剧等剧种在形成过程中选择二胡这一丝乐的主要乐器作为本剧种的主奏乐器,恐怕也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