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时期,山西就已出现了木偶和皮影的表演形式。北宋神宗熙宁至哲宗元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艺人孔三传最早创立了“诸宫调”,后又有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等在山西盛行,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述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并阐述了器乐艺术和声乐艺术对戏曲艺术的影响,为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道路提出一些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时期,山西就已出现了木偶和皮影的表演形式。北宋神宗熙宁至哲宗元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艺人孔三传最早创立了“诸宫调”,后又有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等在山西盛行,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述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并阐述了器乐艺术和声乐艺术对戏曲艺术的影响,为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道路提出一些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宋元戏曲音乐与明清戏曲音乐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是我国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戏曲音乐是这一综合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形成发展高峰,所以,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本即对这两个时期我国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山西被誉为我国戏曲的摇篮,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剧种丰富,山西戏曲的发展与晋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的晋商出于自身的喜好和享乐需求,给予戏曲发展一定的经济支持,之后经过不断地发展,戏曲的繁荣也带来了一些商机,并因此使市场更为活跃,我们也可以说山西的戏曲艺术在当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山西戏曲发展概况的梳理,了解戏曲音乐如何促进了晋商的发展,并由此总结出晋商与山西戏曲在发展中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使山西人口大规模外流.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栽体,将山西晋文化带到了迁徙地,并且将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戏曲艺术扩展到其他地区,促进了山西戏曲艺术的传播,并时其他地方戏曲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秦汉时期的歌舞艺术、说唱艺术成为戏曲发端的源头,唐代参军戏在继承和吸收前代艺术形式基础上,迸发出新的活力,直至宋元时期,戏曲最终形成一种集歌舞表演、唱歌、各种角色分工具备并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艺术形式。自盘庚迁都到殷之后,河南在我国多个历史朝代都担任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责。宋元戏曲诞生于宋金,发展大成于元,河南是宋元戏曲的发祥地,留存有大量的宋元戏曲遗址遗迹和文物。研究河南宋元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解读河南的宋元戏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为真正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我国的"国粹"事业发扬光大,笔者倡导在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中国戏曲艺术与筝乐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古筝艺术扎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发展,不断繁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但一直伴随着筝乐发展存续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10.
韩秋水 《学周刊C版》2019,(18):157-157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粹,对于丰富艺术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戏曲文化的重视,各种戏曲进校园活动风生水起。小学音乐的戏曲教学部分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戏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在开展戏曲教学时的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古老戏曲摇篮的新辉煌──建国以来的河南戏剧文学郭光宇中原大地,曾经是孕育、滋生戏曲艺术的宝地。无论从构成戏曲综合艺术的诸多要素如诗词、歌唱、音乐、舞蹈、绘画、杂技等的产生与发展,还是从我国戏曲艺术萌芽时期、成熟时期或第一繁荣阶段的北宋杂剧来看,中原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戏曲音乐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在不断地繁衍、蜕变中,它吸收了音乐、舞蹈、诗歌、杂技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形成特有的综合型舞台艺术形式,既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明清五百年,山西商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投资开办戏班和票社,培养本土戏曲艺术人才,探索戏曲艺术改革与发展,并且通过商贸活动把山西的戏曲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同时还引进外来戏曲艺术,促进了山西戏曲艺术在声腔、器乐等方面的革新,焕发了山西戏曲艺术的青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戏曲动漫及音乐体现了戏曲和动漫、科技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时代艺术性特点,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弥补了传统戏曲在中小学在传统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促进了传统戏曲文化在国际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广泛传播。通过分析戏曲动漫创作的基本规律、要求和社会功能等,希望促进国产动漫艺术民族化发展,传承衡阳花鼓戏,弘扬中华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山西马寨旱船是一种集歌、舞、乐、戏曲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取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可谓旱船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寨旱船的由来、特点、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伴奏,展示了山西马寨旱船在民间艺术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山西马寨旱船作为是马寨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民间艺术之一,对它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变”是戏曲发展的必然,冯光钰先生说:“中国的戏曲剧种都经历了孕育、演化、衍变、形成到发展,从成热到繁荣的过程”(冯光钰《秀山花灯戏的历史积淀与现代传统》中国音乐2006:(1)1-3)戏曲,是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艺术形式,即将音乐与美术集一身,使过去的音乐形式更加完善系统化。当然可以说艺术形式也一直是以求生存谋发展为轴心的不断由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革新变革史。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戏曲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中进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戏曲艺术对当今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喜爱程度也不高。要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不进行创新是不可能的。本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丰富的多媒体工具,依托教师自身的戏曲素质,通过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的多元文化孕育了种类丰富的艺术形式,临县道情就是其中一种特色明显的艺术种类。临县道情从最初的歌咏道家经韵,到发展为世俗的音乐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临县道情地方色彩浓郁,剧目多反映道教故事。新时期,在戏曲市场普遍萎缩严重的情况下,临县道情剧团不断创新,这一小剧种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如今我国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也给我国戏曲艺术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这些新媒体能够有效使戏曲艺术之中原有的传播媒介更加生动,使得我国戏曲艺术能够以更加现代化的方法进行传播。有鉴于此,本文浅谈戏曲音乐元素在影视作品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