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具典型的代表。研究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异同,有利于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合理的因素,洋为中用,对于提高和发展中国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产生的背景、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特点、舞台手法、音乐和舞蹈等多方面论述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异同,并就中国戏曲的传承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都属于戏剧,都是融诗、歌、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两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基于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这两种表现手段基本相似的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审美原则及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革新传统戏曲、发展民族音乐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梁光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82-83,86
外国人把京剧称做“BeijingOpera”(北京歌剧)。这种翻译涵义混淆了京剧与歌剧的区别,让外国人误以为京剧是“在北京表演的西洋歌剧”。其实中国京剧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在理论体系和表演方法与西方歌剧相区别的东方艺术。同时,阐述了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东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以唱为主伴奏为辅的演唱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西方歌剧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主要包括:写实与写意的区别,一个更侧重于写意而另一个则侧重于写实。中国京剧普遍善于运用虚拟的表演手法,西方歌剧却始终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唱腔的不同,京剧的唱腔与西方歌剧的歌唱在方式上是有差异的.京剧采用的是“吟唱”体系,西方歌剧采用的是“咏唱”。 差异的产生一是由于二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京剧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综合,西方歌剧却是诞生于西方特殊的、奔放的文化环境;二者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国的京剧形成在清朝,属于封建社会性质下的艺术表达形式;西方歌剧形成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属于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矛盾日益激烈产生的碰撞式的艺术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歌剧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歌剧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的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尝试。本文从中国歌剧的启蒙开创、曲折发展、突破及进一步发展等几个阶段,揭示中国歌剧发展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6.
时代在发展,中国歌剧这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重发展的态势;从命名上最初即为歌剧,加入中国戏曲的创作手法后称民族歌剧、中国新歌剧等,发展完善后"中国歌剧"的名称才逐步应用;从创作上也随着中国歌剧本身的发展与融合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如今在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歌剧等高雅艺术的发展、创作、演出内容了解或观赏的需求是迫切的,研究中国歌剧发展趋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被誉为东方之花。这朵鲜花既绚丽多彩又纷繁复杂。据统计,目前我国戏曲剧种总数在三百个以上。尽管中国戏曲当前似乎有些不太景气,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戏曲无疑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珍贵的艺术瑰宝。戏曲与戏剧既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但它不同于话剧以说为主,又不同于歌剧以唱为主,也不同于舞剧以舞为主,而是有说有唱有舞。话剧的说,歌剧的唱,舞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歌剧要坚持自身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在创作中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大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态;同时又要敢于挑战、突破禁锢,秉承多元化的艺术思维、创作技法和发展方向,注重借鉴西方歌剧艺术的宝贵经验,使其整体艺术风格既有民族性,又具时代感。  相似文献   

9.
东方人不懂西方艺术,实际是不懂西方文化。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本文就是从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明这里寻找到了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文化艺术基础,进一步论述了西方艺术创作和审美特质的文化根源,为东方人对西方艺术的创作和艺术审美提供了文化的依据,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西方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音乐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人种的不同、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的因素,存在着太多的差异性。就悲剧歌剧而言,中国的悲剧歌剧发展较晚,它受西方悲剧歌剧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意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取向也不尽相同,对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也就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西方各个不同国家体系中的悲剧歌剧中,尤其以意大利悲剧歌剧的体系发展得最为完善和系统,而在对男中低音声部的运用和要求上,也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开创了先河。以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为范本进行比较,从实例中对中西方悲剧歌剧中男中低音的演唱的基本特征和演唱的技巧方法上进行对比剖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歌剧艺术也在时代的见证和洗礼之下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注意融合民族精神,将大众和民族的融合作为中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审美选择,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时代旋律以及民族精神。我国民族歌剧艺术在发展进程中和美学精神的融合程度在不断增强,同时也注重坚持审美功能以及需求的引导,以便在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当中加入更多的中国特色,优化审美效应与形态,进而起到弘扬民族优秀特色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歌剧是一项具有超强感染力,具有极强包容性的美学艺术和舞台艺术,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将歌剧看作璀璨的瑰宝。从歌剧诞生一直发展到现在,几经变化,已经形成了多个流派,多种形式,虽然同样具有惊人的魅力,但相互之间的差异日益巨大。现在的中国歌剧已经拥有了极具民族个性的"中国特色",所在文化内涵、舞台表演、民族风韵乃至未来发展走向等方面都与西方歌剧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戏曲同欧洲歌剧分属不同的发声体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戏曲的声乐艺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表演方法,是在中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行当是戏曲声乐的又一独特表现形式,戏曲演唱的很多问题都涉及音韵学。我们应鼓励各种尝试,不断提高戏曲演员的素质和水平,让这门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内容意象性为审美本体的中国传统艺术,不同于重形式创新的西方传统艺术,是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精神取向。但是,其精神内涵都是指向人类的心灵自由,并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于一体,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从西方歌剧的传入到中国歌剧的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存在了4个多世纪,歌剧在中国的传播是快速的,中国歌剧本土化的发展却是漫长和曲折的。  相似文献   

16.
王小宁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3):129-131,135
中国歌剧的演唱通过对戏曲演唱艺术的吸收,使歌剧的演唱及表演较能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受到观众的欢迎。本文对歌剧吸收戏曲演唱艺术的必然性、科学性和中国戏曲演唱艺术对中国歌剧的演唱艺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民族艺术的个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出现"他者化"现象。对此,戏曲艺术必须强化自己的个性,戏曲生产者和创作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继承戏曲的文化传统,保持戏曲的传统神韵;全社会都要重视戏曲审美教育,完善当代人戏曲审美心理结构,在不断自我整合中强化戏曲的根本特点,使中国戏曲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观念的产物,由于这些不同的因素,二者也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品格。本文从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形态两个方向解释了中西戏剧品格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舞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倬 《成才之路》2009,(22):63-64
文章主要阐述了古典舞训练体系如何定位的问题。紧紧围绕“结合课”所带采了负面问题,进行论述。总结出西方芭蕾和中国古典舞是两种不同的舞蹈文化,其舞蹈的审美也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将中国戏曲与西方芭蕾的“结合课”,是中国古典舞被西化的产物。这种结合如处理不当,就会失去中国古典舞蹈艺术鲜明的艺术特征,成为不伦不类的艺术,古典舞蹈原有的神与魂将逐渐被人遗忘,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5,(3):68-71
从艺术所代表的是人类对审美的追求,科学则代表了人类对真理的探索为切入点,以古希腊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现代艺术时期这三个时期西方美术发展历程为研究视角,探索艺术审美与科学求真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规律,为美术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