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不致力于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策略,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是难做到的。在不久前昆明市六县区教研协作会上,禄劝县翠华小学李智兵老师提供的一节语文阅读课《小抄写员》,在改变教学策略方面,给与会者留下了较深印象。〕(学生快速读了两遍课文)师: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觉得这篇课文怎么样?生1:这篇课文非常感人。生2:叙利奥是一个好孩子。……师:老师读了两遍课文以后,和你们一样觉得这个故事挺感人,叙利奥的确是个好孩子。老师还有…  相似文献   

2.
走近舞台,体验神奇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的舞台》(学生齐读课题)。这是篇略读课文,老师指导大家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生:这舞台在哪里?生:这是个什么样的舞台?生:这个舞台上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3.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三个儿子》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在井边打水的母亲,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母亲的水桶。在有趣的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这篇课文在串联一、二组教材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运用的小结,又是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重要铺垫。教师应在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  相似文献   

4.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三个儿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她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故事的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课文在串连第一、第二组教材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学习方法的小结,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相似文献   

6.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7.
《小珊迪》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 ,在为“我”换零钱时 ,穿越马路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我”零钱 ,牵挂弟弟没人照顾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语言质朴 ,但富于深刻的人文内涵。一、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1 师 :(板书课题后)《小珊迪》这篇课文 ,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 ,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过之后 ,看谁能把这个故事具体地讲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课文后 ,抽一学生讲故事。)2 师 :刚才的同学把故事讲得…  相似文献   

8.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补充相近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9.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内精读走向课外自读的过渡。2011年版课标对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运用"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把精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的学习中,在自读实践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这类情况———片断一:师:同学们,《将相和》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哪三个故事?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师:你喜欢哪个故事呢?(生答略)师:好。下面我们就进行自主学习,你喜欢哪个故事就学习哪个部分。反思:这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就体现为…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前加了“*”,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师: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13.
汤瑾  樊璐琴 《福建教育》2023,(23):34-36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主要由教师教方法,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用方法自读课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当略读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多时,往往更需要教师适度取舍、适时聚焦、适当整合,方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芦花鞋》为例,本文选自《青铜葵花》,讲述了懂事的青铜和家人们一起采芦花、卖芦花的故事。该文虽然篇幅较长,但通俗易懂,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藏着故事发生的必然性,生动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为了实现这篇略读课文的长文短教,教师可以采用梳理、聚焦和勾连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教学思路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发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我”在9岁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一发现竞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课文语言幽默,富于童真童趣,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是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的好教材。教学本课,应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画盆     
《女娲补天》是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内容很吸引学生,学起来好懂。上课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通过读书、讨论、交流等解决问题;最后检查学习情况。当我检查完学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这一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课前准备 将《这片土地是宝贵的》一文印发给学  相似文献   

20.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亚里桑那州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根据编者意图及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教学本文若采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明理”的方法,既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又利于逐层探究,深明其理,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置境设疑,整体感知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郁郁葱葱的森林画面穴镜头作由近及远的掠影式拉动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