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的概念及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对民族主义概念的探讨首先要涉及民族的概念。作为一个起源于西欧的概念,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又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巨大感召力,以及它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成功,对其它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但民族主义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德国和美国的历史观都受到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并从世界精神出发,但二者的落脚点却不尽相同。德国为了在与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占据优势,需要借助于国家权力,国家在其历史观念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德国的历史观经历了从文化的民族主义向政治的民族主义的转变,民族主义不再是多样的,而是角力的,冲突中的胜利者通常代表了一个在道德上更加优越的民族。美国的民族史观则是从自由精神发展的脉络中追溯美利坚的民族起源,并把其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普世的人类价值联系起来,确证了其民族国家建立的合理性,同时发掘了美利坚人在精神上认同的根源,美国的特殊使命则是其民族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从反对民族压迫、要求民族统一,蜕变为以扩张为特征的民族沙文主义,问题在于其原因与后果之间存在相悖现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分裂状况是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体制与现实则构成其相关要素,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专制主义的确立与巩固、容克与资产阶级联合统治、军国主义的承继与思想文化上的强权意识。这种前后期的指归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民族主义发生偏离。  相似文献   

6.
近代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的过程。它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主;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宗教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大国操纵等特征。它既是巴尔干诸国争取民族独立的一面旗帜,又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这一地区霸权的工具,巴尔干各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法国文化的入侵的情况下兴起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与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它侧重于从文化层面上去表达民族主义,利用文化上的联系与统一,从而实现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可以说,启蒙运动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准备阶段,而法国大革命则促使了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政治联合的进程中,民族主义始终是一个制约因素。它具体体现在欧洲一些民众对民族和民族国家最大利益的追求、对移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对本国民族语言的高度敏感和忧虑。民族主义及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表明,要想建立一个广泛的欧洲政治共同体及超民族的欧洲,就必须消除以追求民族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的民族主义意识,并在欧洲普通民众中实现一种普遍的欧洲认同。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时代与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民族主义时代,《新民丛报》学人更倾向于争取个人自由,但是当西方列强进入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时,《新民丛报》学人过多地看到了西方列强对落后国家的渗透和侵略,从而在心理产生了排斥列强的焦急情绪,因而也就把对个人自由的重视转向争取国家自由的重视,甚至提出了要国家主义不要民族主义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复杂的世界现象,认清它很难。民族主义存在的现实基础包括:世界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实世界秩序的极为不公正,现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扩张性,民族国家和民族分离势力的利益冲突等,其中有许多重要方面都与国际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关系。民族主义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某些尚未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而言,主张民族分离.建立民族国家仍是其民族主义追求的最高目标;对于已建立民族国家的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继续推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扩张主义仍是其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对于已建立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反对霸权主义,对内发展民族经济则是其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当代民族主义的内容中,仍然包含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国际资本主义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倡导的以经济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陈独秀在中国日益衰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下提出了有关发展民族经济、追求民族经济独立等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有的观点还值得我们在当今时代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宣传和教育陶绪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革命派认为:“我国民若不急行民族主义,其被淘汰于二十世纪民族帝国主义之潮流”乎”①,“今日若再不以民族主义提倡于吾中国,则中国乃真亡也”②。在他们看来,为了...  相似文献   

15.
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张国臣,王三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是近代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它贯穿了近代德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在其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内均有突出的反映。对近代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近代德国的...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独具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经历了《言治》时期、留日时期、新文化运动初期,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走向成熟。其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民主主义的民族国家、改造民族性、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坚定民族信心,强化民族认同、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主张民族自决和联治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无产阶级化”等。其民族主义思想是理性的民族主义,是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的民族主义,也是有强烈世界主义色彩的超越型民族主义。其民族主义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想演进历程的重要一环,对后世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初,在亚洲辽阔地域爆发了波澜壮阔的民族民主运动,通称为“亚洲的觉醒”。亚洲各被压迫民族和国家为何在这个时期掀起了如此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并出现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勃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亚洲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同帝国主义(在半殖民地国家突出体现为同依附于帝国主义的本国封建王朝)的矛盾发展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亚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虽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启蒙者,但是其自身民族主义思想的确立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观念的角度来看,梁启超最初产生的是夷夏有别意识,但他后来却高举起天下主义及黄色种族主义大旗。经过理性的思考,梁启超最终依据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确立了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有种族、文明、地域、道德(公理、王道)等超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并不是缔造近代国家的唯一的意识形态要素。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民族主义的"想像"(fiction)和"本原"(origin)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的近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文章在继承了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主义话语,试图对亚洲主义与中国的近代性的关系作一概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