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2.
勤俭节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推进勤俭节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培养国家栋梁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情怀培养、课程优化、教学创新、实践转化等路径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完成立德树人的价值使命。基于此,介绍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背景,指出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勤俭节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郑春华  丁元  房勋 《广西教育》2022,(3):64-66+70
本文基于“四史”的内容及教育价值,论述“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开展“四史”主题的教师培训、开展“四史”与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展“四史”融入思政的实践活动等“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尝试从以课堂为核心、更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传播载体、加强考核检验等方面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教学内容更新要求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必须以“三个全面”、“五个牢牢把握”、“九个深刻领会”为基本遵循;必须根据每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所要融入的内容;必须以形成强大合力、加强集体备课、促进理论研究向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转化、丰富教学载体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耕读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分析耕读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及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教师自觉提升对耕读教育的政治认同感与教学能力、学生积极开展“知农”“爱农”“兴农”学习等路径,促进耕读教育融入涉农高校思政课,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地域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使命的重要依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深度融入地域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快教法创新等多种路径,积极推动地域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显著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融入思政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修内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特殊教育功能挖掘不力、教学方案陈旧、教学策划缺乏创新性等不足。《民法典》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路径是:深究《民法典》的特殊功能,重构教学的顶层设计;聚焦《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大胆改革教学的实施方案;突出《民法典》的主体内容,试行创建“法治校园”。  相似文献   

1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拓宽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渠道,还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还存在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思政元素缺乏提炼、教育设计不够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多元化教育;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注重教学评价工作,以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探索主要有:一是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瑶族传统文化内容;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倡设探究学习课堂;三是以社会化教育思维,构建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的协同教育格局;四是以课程思政思维,构建富有瑶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具有辩证关联性。高校学生群体对新事物的追求、当前物质条件的跃升转变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普遍传播,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代际困境。实现对这一代际困境的消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实现有效融入的师资保障和重要前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关键渠道,积极开展高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二者高效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校学生历史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意义重大。“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在实践层面,打造过硬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整合“四史”教学内容,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政课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四史”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把握“四史”教育的部分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主流与本质统一的原则,分析其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思维辨析能力提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探索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对脱贫攻坚丰硕成就及丰富经验的有效利用,更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适时尝试。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其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及培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提出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以“生活—体验—书本”多维融入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课堂—线上—田间”多维立体式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以“学生—思政课教师—贫困治理专家”多元参与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密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自觉既是思政课之需,也是辩证法之要,善于以辩证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哲学辩思中审视和厘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逻辑,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擎画和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进路,不仅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然之义,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然之道。  相似文献   

20.
邹勤  张震 《教育探索》2023,(3):64-67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依据在于二者价值导向贯通、思想来向互通、内容倾向融通、行动指向共通。伟大建党精神以其执着精神、担当精神、无畏精神和无私精神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价值引领。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讲准”“讲清”“讲实”“讲活”,须坚持教学目标与顶层设计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鲜活史料与活化教法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