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元曲发源于金元鼎革时期中国北方的平阳、真定、东平等汉人世侯领地,其主要原因是:一、蒙元时代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起源;二、这些世侯领地兼备了元曲形式诸宫调和元曲材质金院本等内在因素;三、这些世侯领地最先具有了元曲剧本、演员、观众群等外部条件的"合力"及其"互动"。总之,以上诸因素的出现促成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元曲是一代文学的代表,河朔则是元曲诞生的摇篮.元曲当日在河北城镇极为流行,而真定,即今河北省正定、石家庄一带,则是中心之一.元代的真定地区极其繁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曾描述过该地区人口兴旺、商业繁荣、城市发达的情况.据《元史》卷五十八记载,当日真定路有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六户,二十四万六百七十人.卷九十四记载,该地每年上交商税高达一万七千四百八锭三两九钱.无论从人口的兴旺、还是从商业的发达情况看,真定都是仅次于元国都——大都地区的第二个繁华中心.在这样一个繁华地区,自宋、金以来歌舞就很兴盛.南宋著  相似文献   

3.
王恽是元曲初具波澜时期的一位散曲作家,今《全元曲》录存其小令四十一首。在元曲俗化潮流中,王恽的散曲保持着诗词雅化的倾向,使其四十一首小令也颇具特色,虽然其所持元曲观念遭遇后来者微词诟病,但体现了元曲在当时当发展的另一个审美倾向,这对准确认识把握当时散曲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5.
<正>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著名杂剧作家终身未仕,拒绝当官的心无比坚定创作,才是宣泄内心情感的正确方式放浪形骸的啃老族,却始终关注现实,以诗词曲控诉统治者不务正业啃老族元世祖中统二年,36岁的白朴正在家里无所事事。对一个出生官宦家庭的"官二代"来说,未能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也该拿着父上大人的启动资金,在真定这座大城市里创创业,过上吃喝不愁的富家子弟生活。可如果你要问白朴最近在哪儿高就?恐怕他只会两手轻轻一挥,满不在乎地告诉你:"家里蹲,啃老中……"  相似文献   

6.
河北地区的汉人世侯藁城董氏、真定史氏与顺天张氏,在元初保护并征辟了大量金源文士,并与这些文士进行诗歌赠答活动,他们自身也创作有诗词与元曲。作为文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河北汉人世侯延续了金元文学的传承发展,为元初文学作出重要贡献。不同于以往的文人集团,汉人世侯文人群体的作为反映了金元易代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是元曲重要作家之一,其个性张扬,思想落拓不羁,带有很强的判逆性,其叛逆性格得之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宣泄了其创作的不少华章杰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白朴(1226——1306以后),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最初的名字叫恒,字仁甫,后改太素,号兰谷,祖笈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随父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金朝枢密院判,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赠诗称赞他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意思是元白两家世代相好,今天的子侄辈中要数白朴最有才华了.我们知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元稹的诗风、文学主张和创作态度非常接近,他们之间关系深厚,交往密切,  相似文献   

9.
元曲之所以能走向繁盛,是因为元曲题材的生活化、功能的娱乐化,其决定性因素是"观者挥金与之"。这对于我们反思今天的戏曲现状有镜鉴价值。今天的戏曲在题材、功能等方面与元曲相比较,是"戏不像生活"、戏不"娱人",致使"台下的观众没有台上的人多"。围绕拯救戏曲这一主题,拟采取加强法治保障,创作出既能反映生活更能娱人的剧本,研究观众和开掘市场等措施来改善戏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自然本色是元曲最突出的美学特征,本文认为,这一特征是由元曲的创作解放所致。元曲作者的群体精神失落使他们卸下了传统儒士的沉重救世责任感,因而其创作动机受束缚少;另,元曲的文体本身自由灵活,摆脱了传统文体格式拘限,这种由创作主体到文体自身的解放,最终造就了元曲独特的自然本色美。  相似文献   

11.
马致远是公认的元曲大家,曾瑞声望虽不及之,亦同样驰誉元曲殿堂。二位散曲创作既呈现出题材丰富,内蕴悲情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出身、经历、价值取向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概而言之,马致远散曲主要表现失意儒生的牢骚悲愤,曾瑞散曲多是抒发市井平民的潇洒放荡。马、曾可看作元曲两个不同创作群体的代表,也从侧面折射出元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马致远是公认的元曲大家,曾瑞声望虽不及之,亦同样驰誉元曲殿堂.二位散曲创作既呈现出题材丰富,内蕴悲情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出身、经历、价值取向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概而言之,马致远散曲主要表现失意儒生的牢骚悲愤,曾瑞散曲多是抒发市井平民的潇洒放荡.马,曾可看作元曲两个不同创作群体的代表,也从侧面折射出元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3.
“封龙三老”是金元时期的诗人和名宦,三人关系密切。“三老”中的元、李二人在真定路所辖封龙书院授徒讲学,白朴、李文蔚等是其学生,侯克中、史樟等亦与之交。“三老”与真定路及当时北方许多军政大员来往密切,这为他们身边学生进入仕途、得交显宦创造了条件。真定元曲作家较少怨世、愤世之作,便与他们交往的人物和生活的环境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秋耘首先应该是一位战士,然后是一位文人,他以战士的信仰、姿态为文,以文人的谦和、理想的气质为人,战士的气魄与文人品格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和理想、温和的"超人主义"者。黄秋耘是文坛上的"多面手",他的爱国主义的政治信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一起发酵,使其评论文章以"干预生活"为中心要点,其杂文风格与当时政治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散文作品则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与现代性的精神气质结合,呈现出一种现实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骚雅词派"是崛起于南宋中晚期的一个重要词派.其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大都植根于《离骚》,崇尚雅丽、讲究音律为其基本宗旨."骚雅词派"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后期的代表词人有张炎、蒋捷、周密等人."骚雅词派"不仅推动与促进了"乐词的复兴",而且对于元曲的兴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郁 《语文天地》2013,(10):45-46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散文名篇。乌台诗案后,当时的苏轼已被贬黄州四年有余。身为黄州团练副使的他有位无职,终日闲遣。此情此景,通过对月夜景色精妙的描述,真实记录了其当时生活的零散片段,体现了他与挚友的深情厚谊、知音甚少的感慨和随缘自适的豁达胸怀。全文所述,无外乎一个"月"字,但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同时期的以及后来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对于某些大作家来说,他们的影响有可能在后世比在当时更大,更深刻,而且,这种影响也可能不以比较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对于鲁迅来说,他的影响即便在当时就已经很大,他的创作思想、经验和方法,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文学面貌,不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也是一位载入俄罗斯哲学史的思想家。他的宗教道德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其大量的政论著作中,也渗透于其大大小小的文艺作品的字里行间。托翁的哲学学说是其文艺创作的根本主题,这一鲜明的特点在其创作后期愈益明显。在其最后一部文学长编《复活》中,作家本人的哲学思想诸如不以暴力抗恶、博爱、道德自我完善等均得到潜移默化的诠释,构成了该作品的创作题旨。  相似文献   

19.
戏由史料《录鬼簿》中在散由作家中列有史天泽,剧由作家中列有史樟,并未标明其父子关系,致使元曲史中一对父子作家鲜为人知。通过考证史天泽父子的生平事迹及恩想性格,进一步了解史氏父子继往开来,秉承先祖兼济天下的大志和优秀品格,他们不仅智信仁勇,更兼喜爱填词作曲,文武兼备,与众多曲作家以上乘的经典之作,奠定了真定成为元杂剧中心和摇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故里与故居是相联系而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赵云籍贯,"常山真定"很明确,具体到乡里目前则无文献与文物资料证明。由于古今行政区划变迁,人们对于赵云故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看法。东垣、真定、东古城的变迁,真定、正定的由来变化以及房子临城沿革、民间传说、坟墓等,无不说明了赵云故里应依据《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的记载,在东汉真定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辖区内寻找,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的故居,临城县不会是赵云的故里,故里碑不能作为确定赵云故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