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修平印象     
早在五年前,就从电视屏幕上认识了李修平。当时我还是名高中生,而李修平作为甘肃省电视台的播音员,时常出现在省台的新闻节目中。今年三月,我进入中央电视台开始实习生活,使我很容易找到她,我贸然地敲开了她的办公室。当李修平微笑着站起来对我点头说“你好”时,我却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人,因为我没料到她竟然有1.74米的身高。由于我们同是甘肃人,相识后我常在休息时间去她那儿,在一起更是多一份亲切感。渐渐地,我对她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2.
李修平个子很高,站在那里,坐在那里,都静得如远处的一株秀竹。 李修平天生丽质。风过来了,风过去了,她的逸在两边的头发,就轻轻地曳过来,曳过去,随着风飘逸着。 李修平是赶来参加“十万人游铜川”开幕式的。那时,在铜川的宾馆,陶玉玲、庞敏、黄梅莹都在听歌、唱歌,李修平走进来了——她是才下飞机赶来的。此时,人们的眼光都去看李修平。李修平也看大家,很静、很平;握手、微笑、问候,毕了,人们都觉得厅里有一支歌,这“歌”不是歌,这“歌”就是李修平自己。  相似文献   

3.
广电新闻     
广电总局网站2月3日刊发消息称,今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中央电视台日前决定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并召开新闻联播编辑部成立大会。部署改进提高“新闻联播”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湖北省宜都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26日,一位普通的地方电台记者李惊涛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用近30分钟讲述他当“傻瓜”的特殊经历。一个小电台记者为何能走进影响中外的中央电视台?让我们随记者走近这位“傻瓜记者”。第一次当“傻瓜” 1976年的春天,李惊涛降生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爸爸给儿子取名惊涛,希望儿子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惊涛骇浪,搏击人生。  相似文献   

6.
乍见王东方,可用“亭亭玉立”来形容,修长的身材,加上军人的素养,给人的印象是很女性的一个人。可熟悉情况的朋友介绍,王东方却拥有“假小子”的美称。因为她搞电视新闻,很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镜头一:这天上午,蓬莱长岛,王东方肩扛摄像机满怀激情地拍完当地群众依依惜别退伍老兵的新闻,马上坐船驶出海岛,驱车返济南,一路劳顿,晚上11点半到家,第二天上午整理索材,编片子,下午送审,晚上“山东新闻联播”采用后,当晚她就乘298次列车晋北京。次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播出了“山东长岛县人民群众欢送子弟兵”的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7.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身穿中国工人的蓝制服棉袄,用锉刀在认真地“改造”着一块木模。镜头二:她推着自行车,随着人流,走进了一家工厂的大门。镜头三:她在一位老工人家里,与这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有说有笑地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这是中央电视台1月25日新闻联播节目中出现的几个面面。解说词告诉我们:美国《新闻周刊》女记者艾鼎德为了了解和反映改革中的中国工人,从1月18日始到武汉汽轮发电机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她工作在车间班组,吃住在工人家里,实行了名副其实的“三同”。艾鼎德的“房东”说:“我过去从来没在家里接  相似文献   

9.
自从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的活动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变化为地方台时政新闻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1.
1985年8月12日,部队送我到青岛电视台学习编辑、摄像。我在青岛台的第一站是新闻部。在这里,我结识了如今就职于中央电视台的著名女播音员李修平。 大约在我到青岛电视台的一星期以后的一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一系列街头随机采访实践,似乎让这类采访方式在电视荧屏上重新焕发了“青春”,并且拥有了一个时尚的名字——“海采”。自从“海采”方式在严肃的《新闻联播》中第一次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制作更“接地气”的新闻节目。但众多的“海采”实践,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多方面对当前电视新闻“海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电视新闻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电视传媒网上冲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电视传媒接轨互联网,网上传播、网上冲浪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1998年时,我国电视媒体网站有影响力的还寥寥无几,更找不到成功的电视媒体网站。而1999年一开始,就出现了新气象。1999年五月1日中央电视台网站全面改版,随后推出“春节联欢晚会”网上直播,之后“新闻联播”又在网上实时直播,同时,任何时间的“新闻联播”都可随时查看。此外,中央电视台还在黄金时间播出了“欢迎访问中央电视台互联网站──cctv.com”的广告.这一系列举措,为中央电视台网站带来了成千上万增长的访问量.9月1日,中央电…  相似文献   

14.
一、声势强劲 保持力度 《“三个代表”在基层》系列报道自2002年5月19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截至6月底,共播出62集。 中央电视台从新闻中心的新闻采访部和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创     
《青年记者》2008,(4):2
谷歌中国紧急推出春运交通图服务CCTV手机电视推出“手机炫春晚”,央视国际移动传媒公司成立,中央电视台今年将从5方面改进《新闻联播》工作,新疆卫视利用时差创建“双黄金时段”,成都打造首档“歌词秀”节目《说唱就唱》  相似文献   

16.
2月11日,人民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开辟“中国质量万里行”专栏,陆续报道记者的采访活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消费者也拍手叫好。据中央电视台有关负责人介绍,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公布了观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的“母本”,其播报方式体现了新闻播报的基本范式:“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平稳、节奏明快”①;其“国家叙事”的文本,决定了其在有声语言创作上要更突出“字正腔圆”的形态表达和“严肃庄重”的风格特质.恰恰是这两点,作为新闻改革突破点的呼声最高.学界业界的部分专家,在谈到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时,“口语兴盛论”渐成气候,认为播音员要“亲民”就得“抛弃”这两点,得向人际交流的口语靠拢,而这种观点已经促使盲目使用生活口语潮流的形成.笔者认为,《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的“首席品牌栏目”,对于树立新闻播报的专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播和电视的播放时间中,都有一个或几个黄金时间段。以新闻节目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早六点半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和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是绝对黄金时间。因为它符合了人们的需求和生活规律,与人们的作息时间相协调,是一天开始出门工作前和一天结束工作回家后的最佳收听收视时间。而晚上十点对于电视来说,显然不是好的时间段了,但是中央电视台晚上十点  相似文献   

19.
广电     
“新闻联播”收视率提高2% 据新华网报道,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后,自2003年3月28日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有了很大变化,会议不超过3分钟,会议新闻大大压缩,其它信息增加,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广泛认同,成效显著。4月26日,中央台对持续8  相似文献   

20.
岳坤莉 《新闻窗》2013,(1):79-80
现代社会,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在广播电视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中,我们既可以听到“播”,如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各台新闻联播节目,也可以听到“说”,如各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还可以在同一个节目中听到说、念、播,例如现在流行的一些读报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