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新闻采访学》@刘宏  相似文献   

2.
王木林 《新闻界》2000,(6):64-64
凝聚了蓝鸿文教授心血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作为“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最近终于出版了,拜读之后,我感到获益匪浅。   修订后的《新闻采访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学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的意识与原理、采访方式与方法、采访重点与环节、采访种类与资料积累以及记者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地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如该书第七章“采访意识”,作者列出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五个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在别的新闻采访学著…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数年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本面貌一新的教材,初版于1984年,不久即被当时的国家教委指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截至1999年,此教材已印行10余次,累计印数达30多万册。修订后的第二版,内容大大充实,篇幅大大拓展,文字从20万增加到47万多。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了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本面貌一新的教材,初版于1984年,不久即被国家教委审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00,(2)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 ,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采访学》 ,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数年精心修订 ,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 ,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本面貌一新的教材 ,初版于1984年 ,不久即被当时的国家教委审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截至1999年 ,此教材已印行10余次 ,累计印数达30多万册。修订后的第二版 ,内容充实、篇幅拓展 ,由初版3篇17章51节。扩至第二版的5篇25章90节 ,还增加了绪论 ;文字从20万增加到47万多 ,是原文字的一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蓝鸿文教授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最近荣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笔者作为学生,真为先生自豪。此书1984年出版第一版,已印行十数次,发行量累计超过35万册。《新闻采访学》第一版20余万字,是新时期新闻采访学的拓荒之作,后来同类著作的格局多半脱胎于是书。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论述记者的历史,记者的类型,记者的职责、修养和道德,第二、第三篇探讨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环节。1995年决定动手修订这部著作的时候,蓝先生已经是望七的老人了。经过几年持…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4日起,我们在北京晚报的第2版社会新闻版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专栏——体验新闻,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出新闻稿件10篇,虽然数量不多,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晚报人、特别是晚报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们,在新闻理念上进行的探索性思考和在新闻实践上进行的尝试性改革。创办这个专栏之初,我们对这个专栏的稿件,作出了下列3点基本定位:1、体验新闻的写作,首先应当体现出作者的受众意识;2、体验新闻追求一种全新的、经典式的新闻写作样式;3、体验新闻重在体验和对体验的展现,它强调作者与采访对象和受众的多向…  相似文献   

8.
信息意识———现代新闻采访报道基本意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意识———现代新闻采访报道基本意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蓝鸿文教授对新闻采访学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本刊特辟专栏,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引言我国出版的一些新闻采访学著作,多注重采访方式、方法和技巧之类问题的论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忽视...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06,(5):8-8
著名学者周胜林先生所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一书日前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图法期刊分类表》(第二版)的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期刊文献的发展、旧版期刊分类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中图法》(第四版)的出版,分析了对《中图法期刊分类表》(第二版)进行修订的必要性;指出了修订所应遵循的原则;着重在类目、注释和复分、组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1.
第一条 为适应报社开展新闻业务的需要,维护记站的工作和管理秩序,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报社记站,是指报社根据新闻采访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的派出机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吴风 《新闻战线》2012,(1):48-49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的《中国新闻社会史》第一版2007年问世,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别开生面。经过调整、增删和修订,第二版"插图本"在结构的设计安排、史料的爬剔梳理、思想的推陈出新上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象机、录音机或者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的《广播电视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只适合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采访对象,如在敌方或犯罪分子中的采访。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一、隐性采访的涵义及作用 隐性采访,相对于公开采访(显性采访),它指的是记者通过偷拍,偷录(录音、录像)及秘密收集(主要指文字记者)等手段进行采访从而达到获取事件真相的行为。其采访的方式包括两类:一类是记者不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始终保持中立,只是将事态发展过程偷偷记录下来,成为新闻事件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涉入采访,即记者在不公开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新闻实践中,这两类隐性采访都经常得以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隐性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满足了人们的知情…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17.
金钰 《记者摇篮》2014,(8):43-44
采访,即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是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而电视新闻、专题等的采访行为,作为采访概念范畴中的分支或者细化,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流动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在采访报道媒介方式上与报纸广播等媒介存在差异,形成了较为特殊的采访模式与技巧。本文将根据作者在电视节  相似文献   

18.
蒋斌 《传媒》2017,(14)
新闻采访是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质量决定了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质量.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快速发展,新闻媒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顺应时代变迁是新闻采访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在新时代,不断提升新闻采访质量,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认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蕴涵,找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新闻采访实践工作的契合点,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贯穿到新闻采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闻暗访(或称隐蔽采访)作为一个新闻概念,尚无准确的法律界定。用新闻学者的语言来说,新闻暗访就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以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简单地说,新闻暗访,就是新闻记者不暴露身份、不讲明目的的一种采访方法,这是同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暗察私访,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采访的人和事,就必须随机应变,采取新闻…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