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倾国欢腾,举世瞩目。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所有新闻媒介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样一个共同的传播环境中,作为地方报纸,是否就无英雄用武之地呢?笔者收集了12月20日陕西的5家报纸:《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劳动早报》,发现这5家报纸个性鲜明、编排手法新颖,版面容量大,尤其是对陕西人民庆回归的报道颇具地方特色。 头版编排大气,喜庆色彩浓烈,视觉感强 陕西5家报纸不约而同地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主会场升旗…  相似文献   

2.
“与大报叫板做标题”这是我们《监利报》的一句口号。提这口号的意义在于激励报人向全国各大报纸学习,把标题做好。我们把这种学习的方式称叫板,主要在四个方面叫板: 一、在处理全国重大新闻题材上叫板 比方说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喜事。当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报纸都要报道,这也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叫板”机会。我们《监利报》十分珍惜特别看重这次机会,早一个月就把这一盛事的标题制作任务交给了大家,几个回合的讨论,最后确定由笔者制作的一个标题《久久呼唤九九归来(副)澳门今日扑进妈妈的怀抱(主…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20日,全世界聚焦澳门。“澳门回归”,这个令中国人期盼了四百年的梦想终于成真。此时此刻,全世界的媒体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澳门回归。有报道说,约有三千余名记者报名采访澳门回归盛典。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争先恐后,各展身手,频出新招,红红火火。与此同时,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国际互联网更是不甘寂寞,它以其固有的“全天候发稿”的方式,几乎将“澳门回归”的盛典“一网打尽”。 综观19日晚20日晨的互联网,其对“澳门回归”的反应可用“更快、更多、更广、更深、更精彩”来概括。其气势足以令传统媒体不…  相似文献   

4.
澳门回归,可谓本世纪末最重要和最具想象空间 的新闻事件。12月20日凌晨刚过,全国各大报纸无一例外地将这一历史瞬间定格在各自的版面上。 重大新闻事件历来是传媒聚焦的对象,尤其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传媒而言,更是极其敏感而又极具吸引力,可谓测试媒体“体能”和“创造力”的“测试剂”。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报纸风格迥异,历来有京派、海派、粤派之分,对“澳门回归”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其报道风格必然会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从而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分析样本。故而本文选择北京、上海、广州…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20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光辉日子。澳门,飘泊了数百年的“游子”,终于在这一天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澳门回归庆典时,立足传媒自身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华夏儿女对祖?..  相似文献   

6.
陆地 《新闻记者》2000,(1):19-20
1999年12月20日,历经400年风风雨雨的澳门 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了报道这次隆重的回归庆典,中央电视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天荒地进行了连续48小时的现场直播。笔者连续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12月19日下午6时至20日凌晨1时,以及第二天上午的部分报道内容,管中窥豹,试作分析。 构思精巧,令人目不暇接 众所周知,澳门回归报道不是一般新闻事件的单一报道,而是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组合性报道。正因为如此,全世界300多家主要新闻机构的4000名记者(据说只有2500多名记者…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对最后一块被西方列强占领的领土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标志着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彻底结束。这是继香港回归后,祖国统一大业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下,又一次伟大胜利。澳门回归正值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可以说是喜上加喜。最近我们就中央新闻单位对澳门回归报道的准备工作,走访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唱响澳门回归的颂歌这次澳门回归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届时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记者云集澳门。在这场激烈的…  相似文献   

8.
《蜜蜂华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程曼丽《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是一份葡文报纸,1822年9月12日由葡萄牙立宪党人在澳门创办。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外报,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蜜蜂华报》创办时,中国尚处于道光初年(道光元年...  相似文献   

9.
公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澳门的政权交接,澳门在离散400多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举世瞩目。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家新闻媒体、3500多名记者云集澳门,报道在这块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堪称一场划时代的“新闻大战”。 作为新华社澳门回归前方报道团的一员,笔者有幸参加了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亲身参与了这场激烈的新闻竞争。现不揣浅陋,将在澳门回归期间写下的几篇手记献与读者,希望…  相似文献   

10.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11.
澳门地方虽小,人口仅45万,但人杰地灵,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澳门的报刊业澳门是中国现代报纸的摇篮,1822年9月12日,葡文的《蜜蜂华报》在澳门创刊,这是在中国领土上出版的最早的现代报纸。《蜜蜂华报》是当时在澳门的葡人中的立宪派推翻...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报道信息要准确最近,报纸上关于房地产报道颇多,但很多报道使读者莫衷一是,不知哪种说法更接近实际。如某报1月3日在一版头题用大字标出《商品房有望便宜了》,文章介绍,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取消48项建设项目收费。时隔两天,1月6日六版又用大...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0,(10):21-23
进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大潮,传统媒体积极寻求对策;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优势,另一方面则以主动的姿态纷纷上网。在中国,1995年1月12日出版了第一份电子刊物《神州学人》,同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上网。据中国记协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已有160多家报纸创办了网络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上网计算机数有650万台,上网用户人数1690万…  相似文献   

14.
甘肃日报从2月下旬以来,一版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栏题下,以主要篇幅集中地宣传迎接西部大开发。2月25日的《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大有作为》一文,显著地报道了甘肃省委书记孙英答记者问。29日,醒目地刊登了甘肃省省长宋照肃访谈录。报纸还报道了兰州、嘉峪关等地以多种形式开展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大讨论,并且结合当地实际,明确开发重点。从2月22日起到3月3日,报纸接连发表了《抢抓历史机遇》等10篇评论员文章。这组评论针对甘肃的实际情况,从方方面面论述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强调干部群众要从小…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新闻     
纽约每日新闻报 将发行免费晚报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从9月12日起,美国《纽约每日新闻》将发行一份面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的免费晚报。 这份名叫《每日新闻快报》的免费报纸将于每个工作日下午4时至7时在主要的交通站点向过往行人发放。该报将以短消息为主,同时刊登大量图片和广告,读者看完整张报纸只需40分钟至1个小时──这正好是许多回家的人花在路上的时间。 60集电视新闻专 题片《守望家园》 采访者启程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和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共同策划的《守望家园──三北生…  相似文献   

16.
科索沃战事不断升级,各报纸网络版的日访问量不断创造新纪录。截至4月12日,《中国青年报》网络版日访问量在平日五六万的基础上增加了20%-30%;《华声报》网络版日访问量比平日增加了一倍,达20万;《人民日报》网络版日访问量达60万次,点击率突破500万次大关。网络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传播速度快捷,且集中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人民日报》网络版记者通过电话采访驻南前线记者,以音频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如同广播现场直播一样,深受读者欢迎。《华声报》网络版对重要新闻也即时更新,几乎达到了一时一报的频率。…  相似文献   

17.
红绿灯     
《今传媒》1995,(4)
红绿灯《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及具实施细则发布本刊讯新闻出版署于3月20日印发了《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其实施细则。本质量标准是在1993年12月印发的草稿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它从办报方针宗旨、依法出版、版面综合质量、广告、发行量等方面,规定了报纸...  相似文献   

18.
重大庆典同样也是一个媒体狂欢节,媒体要想营造浓厚的庆典氛围和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如何恰当有效地进行预热性报道十分关键。本文围绕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主题,对《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大公报》三家报纸的前期报道进行比较,并对其中的典型现象进行概括总结,以期对澳门回归十周年报道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2月,笔者去泰国曼谷采访了第13届亚运会。在此逗留期间,对泰国的大部分华文报纸作了随机收集和初步研究。这些报纸分别为《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世界日报》等。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一综观上述华文报纸的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容侧重 头版普遍是政治、经济要闻和突发性社会新闻。笔者发现,这些华文报纸都很关注中国大陆的报道,几乎每天有1-2条中国要闻刊登在头版。如从12月8日至15日的8天时间内,就有《中国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南京鸣笛悼念卅万遇难同胞》…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2日星期四 今天距离澳门回归祖国还有18天。 中午,我们乘班机从北京飞往珠海,再从珠海赴澳门。在飞机上,我们看到《北京青年报》已经登出了有关我俩的消息《我国新闻媒体又创第一人民日报派出网络记者参与澳门回归报道》。前一天,报社网络版就我们赴澳门采访一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与会的记者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也成了被采访对象。我们被叫做网络记者,这个称呼有这样两层意思:我们首先是中国传统媒体的记者,其次我们是在传统媒体兴办的同站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我们既脱胎于传统媒体,又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