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指向的学习理念。而"问题解决"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所谓的"问题解决"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自认为无疑处激疑,鼓励学生质疑,进行发现式、探究式学习,达到让学生自觉读书,自觉领悟的目的。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从疑问开始。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学生自认为无疑处抛出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半截蜡烛》第六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话: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相似文献   

3.
一、促学生ask a question: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因此,"问题"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l.消除思想障碍,鼓励学生敢于设问。初中的多数学生怕问问题,追其原因,一是怕问错,使场面难堪,伤其自尊心;二是心理过于紧张,宁可不会,也不愿设问。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关键是要设法打消学生思想障碍,鼓励他们敢于问"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理论对"问题"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于、敢于、善于提出问题。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如何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在以下四方面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猜想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演示中展开直觉猜想;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进行猜想;教会学生猜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8.
":问题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管理"问题学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动起来,意味着课堂要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能力,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与方法。"动"可以理解为"动作"。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动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听"、"看"、"想"、"说"、"做"五个(少数科目还有"闻"的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动鼻)。让学生动起来,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何时动,即"动"的时间问题;怎么动,即"动"的方式问题;为什么动,即"动"的原因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回看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的信条是视每一个学生为一生的朋友。但爱好学生易,爱问题学生难。为师者都希望桃李芬芳,精英辈出。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得心应手,就要与问题学生交朋友。要爱学生中的"金凤凰",也要爱学生中的"丑小鸭"。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我的策略是:与问题学生交朋友,对学生问题施道法。一、"问题学生"的"问题"特征一是"懒"。成因多为刚强能干的父母和疼爱过度的祖父母的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来自学生.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积极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的思维源于"疑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为关键。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问题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进而诱发学生发问。本文从提问的基本要求说起,通过对提问误区的分析,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如何课堂"激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应以趣激疑,以问题引路,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之中.例如,在"二项式定理"起始课时,先请同学们抢答下列问题:今天是星  相似文献   

14.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仅要自己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问,并且对学生的问题加以整理和利用,刺激学生发展思维,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扣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精心设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则很少顾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本人经过实践中学习与摸索,发现让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为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笔者设计了"四步教学法",其中第一步就是让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生物是学生眼中的小科,投入的精力少。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笔者以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为切入口,结合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1.借助"导学案"平台设计问题,悄无声息掌控学生。生物课堂要想hold住学生,关键是要吸引学生眼球。我利用"导学案"的"情景引入""问题探究"等环节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设计《植物根的作用》问题:一株苹果树地上枝条不过10余条,而地下  相似文献   

19.
[缘起] 基于一次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课堂实践: 1."小数加减法",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 情境引入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针对"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问题,学生顺利地列出小数加法算式:4.75+3.4=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突出教师"引发"与学生"思考"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