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鸿展 《广西教育》2012,(30):88-89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他们巧于“提问”,善于激疑,诱导学生自问、互问,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质疑思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激发潜能、增强情感体验和升华价值观,形成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有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总设计师”的角色,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缺乏教师以提问质疑为手段的导引,使课堂沦为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化的“表演课”,课堂重点没有体现、难点未能突破,三维目标没有落实,陷入了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逐步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还学生以主动和自主。然而教学似乎又陷入了另一种怪圈,教师在课堂上变得不敢说、不敢导,一味地放任学生。教师的这种随意和开放,使学生在课堂中迷失了方向,走入了误区。现以本人  相似文献   

3.
胡晨 《学周刊C版》2019,(20):80-81
目前,不少初中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竞赛课上,出现了教师讲解太多,滥用多媒体及乱用教学手段、反复预演等弊病,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课堂秀”的误区。走出这一教学误区,要切实从教师的“导”、多媒体的适当性、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还原课堂常态等几方面着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并实现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三维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今天,“质疑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已被广大教师所推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质疑”是否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展呢?这一环节设定在何时何地才有效,是否“放之四海皆准”?教师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性是否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质疑”教学还存在不少误区: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我不是真的不懂[现象]在我们的课堂质疑环节中,有许多孩子并不是真的不懂,他们纯粹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提问。如: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争画》一文,上课伊始,教师提问: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回答:课文讲了谁与谁争…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及教师思维习惯的影响,古诗词教学也陷入了种种尴尬与误区。具体表现为:以讲代读,使学生失去主动性;以析代读,使阅读课堂失去灵性;以问代读,使古诗词教学陷入单一性;以练代读,使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本性。  相似文献   

6.
文本.作为阅读教学之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逐渐淡出了课堂主角的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出现了曲解文本的误区。繁重的课务和功利主义使身心疲惫的教师陷入了无奈.学生活动得热热闹闹却不知道学了什么.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文本、教师、学生常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文本.深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7.
"智趣"课堂是我校在彰显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打造的一种高效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以激发"智趣"为主线,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和教师引领指导相结合,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得到必要的发展.但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之中,我们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些误区之中.下面就这些误区的主要表现及对策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改革后,政治课教师积极运用新理念来引领课堂,给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春风。但是"矫枉过正",很多教师在纠正教学误区的活动中,不自觉地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实际效果与最初的预期背离甚远。现浅析如下。一、思想政治教学中误区现象列举(一)开放过度,弱化教师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学生就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新课程改革理念则提倡开放性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此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但是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例如,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它引领课堂走向和谐、民主、开放和创新的理想教学境界,使学生的自主、合作、质疑、探究的学习品质得以积淀和张扬。但我们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一味追求"创新",盲目"跟风",讲究"时髦",使课堂看起来貌似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实际上陷入了赶"时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摆脱"满堂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延伸课堂,为学生营造愿学、乐学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为广大教师所运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陷入了课堂评价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表扬太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语言过于华美等。那么,如何走出课堂评价的误区,并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名家的优秀案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把概念记得很熟,但在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其原因是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陷入了误区,教师要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惯性"这一概念.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生根开花,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但是,出于各方面原因,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对课堂提问的八种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与读者商讨.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生根开花,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但是,出于各方面原因,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对课堂提问的八种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与读者商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逐步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还学生以主动和自主.然而教学似乎又陷入了另一种怪圈,教师在课堂上变得不敢说、不敢导,一味地放任学生.教师的这种随意和开放.使学生在课堂中迷失了方向,走入了误区.现以本人两次执教的课文<生命生命>为例,以期与大家一起走出"随意"的泥潭.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与社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双边活动多了、提问多了,气氛也活跃了很多.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可见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变式教学的实质理解不清晰,陷入了一些误区,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高中数学中例题的变式教学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生根开花,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但是,出于各方面原因,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对课堂提问的八种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与读者商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严伟 《小学生》2012,(8):76-76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产生许多疑问,但由于学生的不敢问、不善问、不会问,影响着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并教给他们质疑方法,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质疑的能力。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质疑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容地、实实在在地去质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扶——引——放”的方法,由浅人深一步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耿欣 《黑龙江教育》2000,(10):40-40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参与活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课堂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