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评:1.读中感悟,读出情趣。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俞老师根据本篇课文文字优美、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的特点,.始终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读体会,齐读感悟,诵读积累,从感知到理解到内化,指导学生由读懂到读出感情。俞老师还注意抓一些典型词句,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随手记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审题需要读题 ,读题就要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例如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 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 5天 ,平均每天做 75套 ,剩下的要 3天做完 ,问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学时让学生三读此题。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读着重理解“剩下的 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使学生想到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的数量。三读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填写…  相似文献   

3.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其画面优美,文笔清新,意趣丰富。基于此,笔者以文中的“深趣”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读通到读懂,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自然山水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快乐     
我将“荷塘旧事”几个大字板书在黑板上,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我张口刚吐出一个字,就明显感觉嗓音沉闷而沙哑,而且嗓子火辣辣地疼痛,重感冒竟让我不能大声说话了。怎么办呢?我报歉地对学生笑笑,他们则一脸疑惑地望着我。猛然间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何不让学生自读自悟,听听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呢?我朝学生神秘地笑笑,转身迅速在课题下写下一行字:“请你细细读文,并说说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能读懂的。让学生谈体会.教师不要重复说讲 在任何一篇课文中.绝大部分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对于课文中这部分内容教师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一味讲解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自读自悟方法是最为恰当。在自读自悟中能锻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读后再让学生交流谈谈自悟的体会,学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从另一方面叉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时,让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进入意境。当学生读出感情.进入意境.课文自然也就深化理解了。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10.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所决定的 ,学生通过读书去理解课文 ,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 ,理解就到位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知其情、明其理 ,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情感 ,领悟内涵的同时 ,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知情明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读书指导基础上的 ,一般情况下是 :初读扫除文字障碍 ;再读整体感知内容 ;三读启发想象会意 ;四读练习表情达意 ;五读认识升华积累。即让学生循着解其言 ,知其情 ,明其理的步骤去读书 ,达到读懂和会读的目的。“知情”即读书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要得其“弦外音…  相似文献   

11.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很多老师对此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感受语言的优美"就是多读儿遍课文,于是在课堂上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肖娟娟 《陕西教育》2007,(11):82-8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轻松愉快地理解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清呢?笔者从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中年级的读段训练是大纲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读懂自然段,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而眼下的实情是:重讲轻读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虽重视了“读”,但狭义理解读的意义,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就行,在教学中让学生无目的无思考地读,使“读”与“读懂”严重脱节,实为“空读”;有的教师把握不准读的时机、方式和方法,不必朗读时,硬要学生朗读,该朗读时,却要学生默读,读的指导不得法,也造成了读的效果不佳。分析眼前现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年级的自然段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有实效,教师就必须在“善于指导”四个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 (一)适时——看准读的时机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六让”,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书本让学生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读懂的或借助工具书也能读懂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不要代替。不提倡教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读书机会的做法。书本让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学定教”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读懂学生,就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读懂学生什么呢?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教研经验,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关注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读懂学生。  相似文献   

17.
《嘱咐》一课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期望 ,读懂蕴涵在朴实言行中的母爱。如何让学生从“无声”处悟到言外之意 ?一、自主朗读 ,感受“无声”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使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 ,兴味盎然地去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体味“无声”之意 ,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节时 ,出示句子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 ,再指导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体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呢?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多读。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读.加强朗读引导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一老师的词语教学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读懂了哪些词。于是学生一个个举手回答说:“我读懂了某某词,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师"问"的艺术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