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何启芬 《广西教育》2012,(9):4+11-4,11
众所周知,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预习的重要性首先,我在班级对"你怎么看待预习"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6份。其调查数据结果如下:选择"不必预习"的占68.4%;选择"要进行浏览性预习"的占11.6%;选择"边预习边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占15%;选择"要预习,有问题及时主动请教他人"的占5%。以上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预习不重要,所以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就会对预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影响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懂得预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2,(43):44-44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培养这个能力,作者认为应从预习环节入手,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重阐述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意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进行课前预习的价值,从短期来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长远来看则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纵观学生预习作业的反馈,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不浓,学生预习的技能、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真正意义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在预习作业的指引下,通过对预习作业的及时反馈指导和评价,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疑问和困惑,为其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听讲做好准备。预习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霞 《考试周刊》2011,(32):57-58
在先学后教理念指导下,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很多语文课堂走进"把预习当先学""预习展示形式单一""针对讲解流于形式"的误区。要使学生有效预习,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培养和预习习惯的养成,读、思、查、写是培养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课前预习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优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杨才珍 《文教资料》2011,(10):60-62
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明确预习要求、组织预习小组、加强预习指导和检查预习效果等方面探讨了有效指导学生预习,提高阅读教学实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戴阳 《考试周刊》2012,(32):71-72
小学数学预习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预习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启发学生多思考为什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有效的数学预习导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坚持预习,形成有效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预习应该从小学低段抓起。教师要让低段学生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念,教给低段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熟练地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目标预习,当堂训练”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 《考试周刊》2012,(52):149-149
在普通农村初中,学生来自乡镇定点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课程门类增多,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力不从心。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很多教师不重视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没有形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和能力。即使预习,也仅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积极思维,也不能主动地探索,更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确立了"提前预习,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研究课题,形成了"目标预习、当堂训练"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性导向辅助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取决于课堂内对知识的吸收,另一部分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课前对新知识做好自主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预习课文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预习课文这一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多种预习方法,并通过"预习卡"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吕武 《中学物理》2021,(4):12-13
学生在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预习使得后续的学习针对性更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本文以初中物理为例,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匡正。指导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优化预习环节入手。本文从小学英语学习中预习环节的优化策略着手,具体分析了预习作业的类型以及预习展示的环节设计等,旨在有效引领学生形成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