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课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马鑫 《成才之路》2010,(33):27-27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首先便是会"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数学文化"的突出强调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理念也在随之变化。很好地把握"数学文化"的内涵就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两种文化,而且也可被看成是改进数学教学特别是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在这方面特色鲜明,本文就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排特色作一个深入的分析并简要提出相应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一、走进生活来源,感知数学在生活中,还原数学,给学生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感  相似文献   

6.
方亚珠 《师道》2004,(8):20-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对数学美的寻找不仅要从数学本身美的角度考量,也要从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领悟。教学审美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学中既要准确揭示与展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时代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法指导。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提高记忆的品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展学生智力"四方面,浅谈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具体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使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应用,这应是我们对新课程的重要实践。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鉴于此,教师就要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就对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它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的"基石",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源泉。加强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感性材料铺垫;变换角度说明突出本质;把握内涵和外延;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本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验,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  相似文献   

13.
洪玲 《江西教育》2003,(16):26-26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东西,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1.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我们应善于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使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应用,这应是我们对新课程的重要实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科学探究数学的态度,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其中,数学猜想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受到小学数学老师的追崇,很多老师都喜欢把"猜想—验证"作为知识的探究过程。但并非所有数学课上的猜想都能称作数学猜想,也并非所有的猜想都值得去验证,所以"猜想—验证"在数学教学中绝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每时每刻都存在于生活中,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特点有着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内质联系,教师要转变教学认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言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考分值比例较大的题型.数学学科的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让数学教学熠熠生辉.笔者认为,要将数学阅读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课前开展阅读设疑;课堂进行阅读引导;课后进行阅读复习.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市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五化、一辅助"即:"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学习的活动化、过程化;数学教学美学化;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化;数学教学的层次化;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