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对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保持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巩固良好生活习惯的成果.同时,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上不懈努力,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曹晓萍 《山东教育》2012,(Z3):110-111
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午睡时,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小调皮"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这不仅影响其他孩子的睡眠,而且久而久之其身体发展也会滞后于其他孩子。遇到  相似文献   

4.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关系到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一个班级只有建立细化、完善的班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让幼儿的生活井然有序,更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为此,针对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通过对本班孩子现状调查,了解现阶段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阻碍;二、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艳红 《教育》2014,(9):3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教师千方百计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精辟的话语值得教师深思。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责任。实践证明,幼儿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综合素养才会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也才更显活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教师的天职,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变化,并注重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与尝试:一是用教师的爱心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二是用教师的言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三是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日常习惯。  相似文献   

8.
笔者因工作之需,到过一些乡村的幼儿班,发现在这些幼儿班中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很成问题。有个村办幼儿班有30名幼儿,上课时竟有10名幼儿吃手指,好些孩子拖着鼻涕,有的用手背擦鼻涕,不带手帕的25名。笔者所到的其它几个村幼儿班情况也几乎如此。幼儿形成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农村有的地方生活卫生设备差,如没有自来水、厕所是几只露天粪桶。有的幼儿家里成人生活习惯也差,孩子耳濡目染,影响很大。重要的是不少农村幼儿班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为此,建议农村幼儿班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应很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过程中需遵守的基本规则,具体包括教师对幼儿在盥洗、进餐、睡眠、喝水、如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而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契机。以往常规教育方法注重教师在教育中的外在强化作用,幼儿依据教师的指令行动,很难建立内在秩序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幼儿阶段。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快乐成长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欣赏。欣赏孩子每一天的活动、每一点进步,让孩子在被欣赏中建立自信与愉悦。  相似文献   

11.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显然,一日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一日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极为重要。一、教师需要耐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幼儿都处在46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动,还喜欢碰碰这个、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中,教师如何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14.
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 ,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 ,莫不需要教师、家长倾注温情 ,付出心血。因为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孩子来说会终生受益现代生活实践证明 ,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需要从幼儿时期就S进行培养。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需要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家长必须掌握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 ,本文拟结合实际就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和养成谈一点个人意见。一、幼儿良好…  相似文献   

15.
关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之一。阐述了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价值,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有尊重幼儿自身特点;将生活习惯培养融入一日生活之中;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发挥家庭的力量,实现家园共育四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能力较强的一个年龄阶段,更是语言表达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与教师需要对此阶段的孩子加以注意,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成年人普遍认为3-4岁期间孩子学习知识和能力严重影响幼儿后续发展。因此,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其重要,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能使孩子更容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对结合游戏活动的方法培养3-4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幼儿教师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中,老师需要遵循《纲要》的幼儿发展规律和预设目标,创造让幼儿积极和愉快参加各类活动的音乐环境,也可借助音乐的作用使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更加高效,音乐和常规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孩子自信心等品质的培养。但是,成功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品质,自信心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所以说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从幼儿自信心来自家庭的熏陶;幼儿自信心依靠教师的培养;幼儿自信心需要同伴的肯定和幼儿自信心凭借自身的努力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建立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阶段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中班幼儿已入园一年,对幼儿园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其中,喝水、入厕、盥洗几个环节,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多次重复,抓住契机进行良好习惯培养,会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中国自古就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水能促进物质的代谢,没有水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循环、呼吸、消化、物质交换以及排泄等生理活动。婴幼儿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每天消耗的水分占体重的10%~15%,而成人仅为2%~4%。因此,孩子的年龄越小,需水量越大。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幼儿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其与其他幼儿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幼儿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