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及2.50/5-氟尿嘧啶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尿道内尖锐湿疣进行经尿道电切术加5-氟尿嘧啶局部灌注治疗.结果:治疗15例,治愈13例,尿道内复发2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2.5%氟尿嘧啶局部灌注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0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0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的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5年3个月,均达到治愈标准,无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发BPH患者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21例膀胱癌并发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复诊,2例出现肿瘤复发。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道延伸术在尿道下裂中的应用指征及疗效.方法:总结应用尿道延伸术治疗15例患儿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术后7~10d拔除导尿管,除2例尿道口狭窄,经扩张3~5次后恢复排尿正常,其余均排尿好,无尿瘘,均顺利出院.结论尿道延伸术适应于尿道末级缺如的尿道下裂的治疗,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冷刀内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例后尿道狭窄行冷刀内切开联合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成功,其中7例一次成功,1例因狭窄复发而行二次腔内手术成功。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所有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均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冷刀内切开联合瘢痕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可反复治疗、创伤小,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STORZ电切镜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 2 530例。结果 2 28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最大尿流率由术前6.9±1.2 mL/s上升到术后14.0±2.2 mL/s,残余尿量由术前145.6±33.2 mL下降至28.6±14.2 mL,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暂时性尿失禁196例;肾盂肾炎31例;附睾炎21例;继发性出血32例;会阴水肿5例;残留前列腺组织28例;尿路感染23例;切穿前列腺包膜11例,其中6例出现TUR综合征,死亡2例。结论 TURP是治疗BPH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手术操作的技术水平是治疗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探讨经尿道气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气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术后痊愈,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7%)均经处理恢复.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时,开放手术危险大,经尿道气化电切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早期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适应症及其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的影响。创新要点: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已经成为75岁以上患者的首选,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5%~22.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常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尿潴留患者,且手术时机多在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6个月以后。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可在6个月内进行,患者尿道症状从IV(出现尿潴留,需要导尿)下降为0级(没有症状)或I级(轻度,中度尿频,2~3次/晚),较术前改善明显,且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所有接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的病例共190例,其中9例(4.7%)患者术后出现反复尿潴留,且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重要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在严格防护下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是安全有效的,且电切后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300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PKRP)37例。结果:手术时间20~110min,平均70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40.1g,术后,继发尿道狭窄2例。无永久性尿失禁及电切综合征发生。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治疗BPH有效、安全而又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前列腺局部注射加尿道张力性药物灌注治疗前列腺炎,73例患者治愈50例,显效15例,无效8例。认为其方法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现状,特征,制定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原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七种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病率从1996年的6.26/10万上升至2000年的61.14/10万,增长了876.68%,男女性别比为1.25:1,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各病种均以20岁年龄组及中学文化程度发病最多,并以农民,工人,个体三职业为主,传染源主要是本地非婚性接触者,结论: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高,流行广,危害大,是当前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外用5-氟脲嘧啶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在荆楚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89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应用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外用5-氟脲嘧啶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肌肉注射聚肌胞治疗,4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外用5-氟脲嘧啶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Fu肠腔化疗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及其机制。方法:总结我院1995年2月~2005年5月125例结直肠癌在根治术中辅助应用5-Fu肠腔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5例无一例死亡,2例术后吻合口漏。经再次手术后治愈;96例随诊1~5年,失访29例,5年存活82例,其中并存肝转移者3例,骨转移者2例。5年生存率65.6%。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辅助5-Fu肠腔化疗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3-二烷基-5-氟尿嘧啶的锂盐与苄基溴进行苄基化反应时产生了异常的反应结果.异常反应的产生可能是先经过1,3-二烷基-5-氟尿嘧啶(化合物1)的6-苄基化的中间体(化合物5),而后,化合物5再与1,3-二烷基-5-氟尿嘧啶脱去一分子的氟化氢所致.  相似文献   

15.
5-氟尿嘧啶与Mg2+配位选择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B3LYP/6-31G(d,p)、B3LYP/6—31IG(d,p)水平上对5-氟尿嘧啶(5-FU)与Mg2+配合物几何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显示5.FU…Mg2+(F1206)配合物稳定性更高,NBO分析表明06、09与F12位点孤对电子杂化方式不同,与Mg2+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内服中药治疗子痫前期.方法: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选取40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以内服中药为主,对照组以内服西药为主.结果:运用中药内服组治愈30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5%;西医组治愈28例,显效7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中药内服对子痫前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抗中、高危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机制。方法通过预实验确定输注最佳时间及最佳浓度,并检测此条件下加入去CD8^+T细胞和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培养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培果在最佳输注时间(培养后24小时)、最佳浓度(2.5×10^5/ml)下加入去CD8^+T细胞半相合DLs进行培养,淋巴瘤细胞凋亡率(17.6±2.5)%与对照组(4.6±1.2)%及加入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5.2±1.6)%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加入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的培养液中IL-2浓度显著高于加入去CD4^+T细胞者和对照组。结论CD4^+T细胞在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中可能起着比CD8^+T细胞更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使用中,选择性去除CD4^+T细胞,可减少或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CVHD),并且不影响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IL-2在半相合DIs发挥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及周围神经血管保护问题,提高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常规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结果:按Simpson分级法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患者均每6个月进行随访,影像学提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积极的术后治疗是提高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改善神经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