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都市叙述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不少中国新时期作家十分青睐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以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作为重点,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审视向度对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生进行富有现代性意味的美学勘探和精神洞察,而成为中国新时期小说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母碧芳的长篇小说创作正是对这种新都市叙述方式的一种延扩和深入,展示了都市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审美意蕴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新都市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创作现象,它有着不同于其它文学类型的艺术品格,即着眼于特定的都市社会环境,以都市人的欲求和生存为出发点,力图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示中国现代都市的人文景观.而其中追寻与迷失这个似乎悖论的都市人生现象,又成为新都市小说多视角叙述的一个聚焦点.  相似文献   

3.
宏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人被定位于某一制度、国家、民族、集团、人民和他们的观念及信仰的“代言人”,亦即叙述人常以全知视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新时期文学中,宏大叙事是最主要的叙事规范,但这种叙事规范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的“新都市”小说作为对都市人生存方式的把握和对都市精神价值的探寻,是在独特的都市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化语境蕴育了“新都市”小说的主题话语,灵魂和欲望成为特定的题材领域,而欲望化的现实使得传统道德观念的抛弃和情感空间的重构成为“新都市”小说的主要表现内容。“新都市”小说不仅热情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并且主动寻求精神超越的可能途径,尽可能展现世纪末人群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5.
张兴娟 《考试周刊》2011,(50):25-2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都市小说通过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聚焦,直接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嘈杂纷乱的文化经验和欲望体验,确立起欲望化的叙事法则,从而使日常生活的经验成为了新都市小说写作的一个基点。新都市小说所要探讨的是有诗意有价值的日常生活,这种价值和意义是在哲学存在意义上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把握和创作,新都市小说显示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向度。  相似文献   

7.
《平凡的世界》采用了叙事学理论中的“作者叙事情境”进行叙述。这种叙事情境决定了文本必然会出现“公开的叙述者”“评论”的叙述声音,其中的“判断性评论”这一叙述声音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叙事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中对故事的建构。在新时期的文学语境中,《班主任》和《伤痕》中对创伤故事的叙述以及围绕这种叙述的论争,表现出对政治性的关注和对集体话语的推崇。这一事实也表明新时期语境与此前时代语境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9.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中国小说的都市经验中存在一种"吾乡书写",它是都市异乡人的"乡土经验"被"都市体验"改造的过程,也是乡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土意识"向"新都市体验"的演变过程。这也表现为都市体验中的吾乡书写的历史感大大加强,代际体验更丰富,艺术观念和手法不断创新,并努力探讨都市文明和吾乡书写的审美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代陕西作家长时间一直忽视都市写作.在对都市生活的叙事中,陕西作家出现了反城市化和反城镇化的倾向,这种乡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导致作家文化转型陷入了两难的悲剧困境.陕西青年作家的都市写作彰显个体意识与私人化的叙事方式,直面人在精神的苦痛中寻找精神家园的自我救赎,但是存在很大的不足.只有不被固有的都市写作模式所束缚,我们才有可能打破都市写作的困境,毕竟都市写作是一种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初期,作家囿于传统的思想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心态话语方式的规训,文学叙事还停留在大面积叙事控诉的层面,继而,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作家终于摆脱了思想的束缚,开始以反讽的意识和姿态进入文本.尽管反讽式叙事在新时期初期尚处于弱势,但作家从叙事控诉到叙述反讽的转变,一方面完成了主体自身的解放,一方面深化了对极左意识形态的思想批判.  相似文献   

13.
鲁迅把一种全知全能式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转变成了有限制的第三人称叙事。这可以说是一种叙事视角的内在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其第三人称叙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意义。特别是其《故事新编》里的第三人称叙事,赋予了小说人物独特的历史穿透性,映射出鲁迅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和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孤独者》与《伤逝》都以"另类"女性的人生遭遇为文本叙述中心,采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叙事,通过男性主人公的追忆,完成对缺席的女性"另类""在场"的叙述,这种极富个性化的女性叙事策略,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向来弱势的妇女阶层和女性命运的深刻关切,而男性主人公忏悔和自我救赎的失败,则彰显了鲁迅先生从更为深广的角度批判了五四知识分子思想的局限以及对中国女性解放之路的切实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长恨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它立足民间的叙事立场,表现了王琦瑶的人生历程,因而是一部有关都市民间生存形式的审美表现的重要作品。作者的叙述动力来自她对“虚荣”、“命运”、“怀旧”的关注。但是作者在对民间生存形式的认同上缺乏一种批判意识,在对人物命运的抒写上缺乏一种更为宽广的人文关怀,在描写上缺乏一种更能激发人们审美想像的美学空间的开拓,因而使得作品难以成为长久敲击并拷问人心的诗的交响!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的历史小说中,儿童视角叙事是一种崭新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儿童视角在作家进行历史想像与历史书写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非群体、非社会化的极具个性化的限知视角是叙述载体的“弱化”和作家叙事策略上的有意“撤退”,在叙述家族、文革等历史时,儿童视角常造成一些未经阐释的“有意味的空白”,常以叙述之轻表达生存之重,是作家历史叙事中的另一类叙述法。  相似文献   

17.
这篇论文考察了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都市电影的文化想象方式及其对现代性的诉求与反省,同时论文也探讨了建国后中国电影的都市想象的中断及其原因。从中国都市电影的文化想象及其中断中可以看出中国都市电影与现代性的复杂脉络及关联,并为新时期的都市电影的创作提供一种历史性的维度与提示.  相似文献   

18.
对“都市”空间的想象与书写已成为网络都市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叙事维度,而作为“生存之地”的都市和作为“神话之境”的都市分别构成了这一叙事维度的两个极点。作为“生存之地”的网络都市小说叙事,与传统都市小说有着最为亲密的血缘关系,在小说的“遭遇”母题、形象的悲剧性和作为生存困厄之地的都市文化镜像营造等方面具有趋同性;而作为“神话之境”的网络都市小说叙事,由于神异因素的植入,形成了“奇迹”母题、形象的喜剧性和作为虚构之城的都市文化镜像。网络都市小说叙事维度的位移带来了小说文本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获得和身体性叙述的突显,在叙事学方面体现出重要的文学生态性。  相似文献   

19.
残雪作为当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二十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叙事风格,而其叙述策略也正是研究解读其作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叙事角度对其最新小说《边疆》文本进行分析,从叙述空间、叙述结构与叙述线索三方面对其独特的梦呓式叙事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对生命、人生以及人类生存处境的尖锐思考。  相似文献   

20.
预述,余华小说叙事的一种策略陈基文所谓预述(flash—forward),指的是先于“原本”应该发生的时刻的叙述。余华在他的小说实验中大量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他不仅在叙述修辞手法上而且甚至在作品的整个篇章结构上都运用了这种叙述形式。从而使他那些充满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