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同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有生命力的过程,其间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新的想法,所以它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契机,乃至某节课中凸显的一个意外精彩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巧用自己教育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地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才有利于进一步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程资源。彰显个性和智慧.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进深入,推向高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3.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精彩有效的课堂"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及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随机捕捉和适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过程.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随时抓取在课堂中即时突发的新信息,及时筛选,合理取舍,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宝贵资源.可是面对纷至沓来的课堂生成,特别是在面对非预设的课堂生成中,有的教师却缺少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的技巧,以致在追求生成的精彩或面对突如其来的非预设生成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与学失衡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非预设的处理的误区:(1)引入时学生答非教师所求所问,但教师没有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教师要在预设中为生成创造条件,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意外"无处不在,教师如何对预设与生成进行科学的调控,使之转化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重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这就要求我们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生成强调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碰撞,情与情的感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在课堂中完全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学生的创造智慧泯灭其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的每一分钟都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它已经由完全的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而这些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的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需要教师要弹性预设教案,以此来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我们的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亮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从案例看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已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当课堂偏离了预设的轨道时,教师要运用智慧.即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促进有效生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因为有了活动单的预设才不会偏离轨道,课堂因为有了意外生成,才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教师在“活动单导学”数学课堂中,要用精心的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学情,合理调整和改变活动预设,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本体意义上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学不应只是忠实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4.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预设,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依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更多地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引导学生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经历数学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我们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生成是师生、学生同伴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滋生出来的“新知”,然而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按部就班实施预设方案、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有意无意地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或者面对教学中纷至沓来的生成束手无策,缺少教育机智,以致在丰富的生成变化中迷失了方向而无可奈何地又把学生硬拉回预设。二是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生成,没有预设而随意设问,“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生出许多离题万里、毫无必要的“麻烦”,导致教学“停顿”“尴尬”和失控,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对此,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建设性的姿态来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好教学关系。生成教学固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封闭和开放、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有效探寻与捕捉教学生成点,让师生充分绽放生命的美丽,让课堂开出智慧之花,动态生成,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翁晓碧 《新课程研究》2009,(10):140-142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预设也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看待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动态的课堂,基于充分预设;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曾福田 《教书育人》2012,(22):74-75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生成强调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心与心交流,思与思碰撞,情与情感应。同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情境或者与事先预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即时、随机、意外的信息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育资源。生成性教育资源不会凭空而至,但往往稍纵即逝。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推进、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动态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师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应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空间和余地,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又要有课堂中的妙于生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科学的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