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借助超声波的分散、辅助引发作用,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无氮气保护下,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高吸水性树脂。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树脂吸水性能最优的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树脂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条件下,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是AA中和度为70%,T=50℃,n(AM)∶n(AA)=0.3,m(NMBA)∶m(AA+AM)=0.05%,m(K2S2O8)∶m(AA+AM)=0.2%,吸水倍率最高为398.172 g/g。三维网状结构的存在是树脂高吸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实验考察,确定了合成玉米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400g.g^-1~600g.g^-1的高吸水性树脂.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合成多孔CMC-g-PAA高吸水性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将丙烯酸(AA)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制备高吸水性材料.研究了发泡剂、引发剂、交联剂、CMC等因素对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合成条件下制备的CMC-g-PAA高吸水性材料吸蒸馏水能力达1247 g·g-1,吸0.9%生理盐水能力达102 g·g-1,SEM显示此方法合成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4.
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微波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微波功率、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传统条件下和微波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袁征的分析.研究发现微波条件下明显耗能降低,反应时间缩短,合成工艺装置简化,且产物吸水性能普遍略高于传统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合成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各种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配比及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收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根据实验分析得到最佳条件为:m(CMCNa)/m(AA)=0.1,m(NMBA)/m(AA)=2.9×10-2,m(Na2S2O8+Na2SO3)/m(AA)=6.5×10-3,m(Na2S2O8)/m(Na2SO3)=2,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20oC,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吸收0.9%的Na Cl水溶液为99 g/g。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应用和研究进展,具体论述了利用腈纶废丝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和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研究将废旧腈纶毛线经常压碱法水解,用甲醛或Al3 作交联剂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过程和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纯度99%的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和氧化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新型氧化酰胺-N,N-二乙基脱氢枞基氧化酰胺。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L4(4)正交试验,对双氧水氧化法合成氧化叔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制备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h,双氧水与叔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5:1,催化剂用量1.5%。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重复试验,氧化叔胺的转化率产率均大于72%。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05g·L-1,表面张力为36.75mN·m-1。  相似文献   

8.
淀粉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酯化反应,在淀粉链上引入不饱和的单体,以N、N-二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酰胺为交联剂,并添加膨润土,制备成淀粉-丙烯酸共聚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实验确定MA与淀粉的质量比、交联剂的性能、引发剂的浓度以及膨润土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对以淀粉、磷酸、蜜胺为原料合成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方法和产品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热重分析法、加热膨胀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产品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小时,磷酸为淀粉用量的75%;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小时,磷酸与蜜胺的摩尔比为1∶1.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收率为51.3%。产物在398.5℃开始明显分解,温度升高到567.5℃时,失重为73.8%,膨胀率为119.4cm3/g。结果表明,目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膨胀性。  相似文献   

10.
以草桨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两段碱醚化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考察了反应条件与产品取代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对CMC多元接枝共聚,得到性能良好的高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11.
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壳聚糖(CT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I-IR)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AM=1.00 mol.L-1,引发剂(K2S2O8/NaHSO3=1∶1)浓度为5 mmol.L-1,mCTS/mCMC=1/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时,AM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76%和91%.  相似文献   

12.
高岭土-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吸水树脂属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应用广泛.我国主要研究对象是淀粉接枝丙烯脂和丙烯酸盐系,聚乙烯醉(PVA)系高吸水树脂只有少数单位进行过研制.章采用悬浮聚合法,以顺丁烯二酸酐为交联剂,添加来源广泛、价格非常低廉的高岭土,制得了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该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256和29倍.通过实验,讨论交联剂用量、高岭土添加量、水解程度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3.
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的全氟磺酸树脂为催化剂,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丁酮乙二醇缩酮。实验表明:当最佳醇酮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0.5g,反应时间为2h,带水剂用量为9.7mL时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最高产率可达到87.3%。该催化剂绿色环保且易于回收,重复使用五次产率仍可达到81.1%。  相似文献   

14.
以宁德乡土树种柳杉为原料,聚乙二醇为液化剂,在浓硫酸和磷酸的混酸催化作用下,进行了木材液化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残渣率为指标探讨了液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比及催化剂用量与配比对柳杉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20min、液比4:1、催化剂用量6%以及硫酸/磷酸体积比2:1的条件下,柳杉液化残渣率为9.5%.  相似文献   

15.
以甘油作为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中循环NY3催化剂的溶剂,并探讨了甘油对原工艺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且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油不参与原反应,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都是非统计重要的;最后得出了加入甘油溶剂时的较佳反应工艺条件:N2充压1.0MPa,NY3催化剂20g,水比≥4.6,甘油量在20~45g之间,反应温度120~140℃,反应时间约20min,产品的选择性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用于水基磁流体制备的环境友好分散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备纳米Fe3O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明胶、琼脂等环境友好分散剂制备水基磁流体。最佳工艺条件为:(1)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2)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0-11,搅拌速度3000r/main,反应时间为1h;(3)琼脂、明胶的最佳用量为(0.050~0.060)g/150mL;包覆的最佳温度为(55~60)℃,pH值为9~11;聚乙二醇作为第二次包裹时,最佳温度为55℃,搅拌速度3000r/min,反应时间是1h;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在Fe3O4粒子中加入镝(n(Fe):n(Dy^3+)=14:1),明显提高了磁性。  相似文献   

17.
以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环己烷为带水剂,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较佳工艺条件:异戊醇0.1 mol、醇酸摩尔比1:1.7、环己烷6 mL、催化剂0.9 g,保温回流2 h,乙酸异戊酯的平均产率为54.6%。该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其催化活性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和异丁醇作原料,KIP209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柠檬酸三异丁酯(TIBC),经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柠檬酸三异丁酯的最佳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4:1,反应时间4hr,反应温度150℃,催化剂用量为15%(以柠檬酸质量计)。酯化率达74.8%,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原位酯化法合成P(AA-co-MA)/PEG三元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探讨各合成因素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n(PEG):n(AA):n(MA)=1.0:1.2:1.0,引发剂用量为1.5%(相对PEG、AA和MA总物质的量分数)、聚合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此条件下制得的减水剂具有最优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实验中产生的污染,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境友好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条件,考察了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苯甲酸转化率的影响,以实现实验过程的绿色化.结果表明:当苯甲酸用量为2g、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为0.2g、无水乙醇用量10mL时,苯甲酸转化率可达7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