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乐府题,一作《夜思》。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  相似文献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3.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4.
<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20个字,语言平实明白,意境清冷优美,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小时候,诵读这首诗,认为"床"是我们生活中睡觉用的床。现在教学《静夜思》,仔细研读教材,觉得"床"作  相似文献   

5.
对李白诗《静夜思》中“床”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睡床、坐具、井栏。“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为:从《静夜思》一诗主题出发,对月、霜、床三个意象的分析,从意象体系的角度,认为将“床”释为“井栏”更合诗意。  相似文献   

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小时候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时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记得小时候,我嗲声嗲气地朗读《静夜思》。现在,《静夜思》被我朗读得有声有色。一次与一次朗读的感觉不同、韵味不同。这首诗更成为了我的国学启蒙……小时候,奶奶总喜欢抱着我,给我念古诗哄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古诗很美、很动听。  相似文献   

7.
《静夜思》在中国语文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日本汉文中.这首诗记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初中三年级的华裔学生相木将希发现上述差异后,决心问个究竟。他和同学咨询了日本出版商,但对方回答“不清楚”。于是,他们通过查询,终于得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作诗原文。据称,中国大陆学者一般都同意,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  相似文献   

8.
《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历来教参上注释为“睡觉的床”.我认为,此“床”应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问小学生其中的“床”作何解释,他们也会说:“这还用问,睡觉的呗!”确实,李白的乡愁,由静夜而来,而静夜中的李白,此时又没有在户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在“床前”静思,那么此“床”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种坐卧之具。难怪历代注释家对“床”只字不提,从编《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  相似文献   

10.
母语的魅力     
许铿博 《初中生》2007,(7):84-85
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接触到一首唐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1.
吴勇前 《湖南教育》2003,(23):35-35
在读书读报刊的过程中,定会碰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轻易放过,就会与教研灵感失之交臂。如果能抓住一个或几个问题,就会抓住教研的灵感之神。有一次,我翻阅宋朝宋敏求、曾巩合编的《李太白文集》,看到《静夜思》是这样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猛然想到有关报刊曾对“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进行过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床”为“井栏”,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睡床”。看到这一版本的《静夜思》后,冥冥之中对所争论的问题似乎有了新的理解,于是继续研读《李太白文集》,搜集了一些材料,写了《读另一版本的〈静…  相似文献   

12.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柴立青 !唐@李白  相似文献   

14.
“床”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明白如话,家喻户晓,蒙童成诵,但诗中的“床”字,一般诗歌选本都未加注,以为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常用字,就是指当今作卧具之用的“床”。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透过窗口的皎  相似文献   

15.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一向是作“睡床”解的,2008年初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另辟蹊径地提出,此”床”乃是“胡床”,即“马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新说成为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最近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胥洪泉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针对马说的不足之处展开批评。胥文说,把《静夜思》中的“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难道说到“床”,就一定是睡在床上吗?  相似文献   

16.
对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有三种解释; 一、将“床”理解为睡觉的床,认为这首诗是写诗人“上床入睡时,因看到床前由窗口照入室内地面上自如秋霜的月光,而引发望月思乡之情。”(《阅读与写作》1993年4期《谈引用警语名句的错讹》)这样  相似文献   

1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虽然只有平谈无奇的20个字,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8.
程玉庆 《学语文》2002,(5):20-20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这自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其中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一般都解释为“睡床”,但我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释为“井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9.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到赏析大诗人李白《静夜思》的短文,“透过窗户的皎皎月光射到床前”,“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显然,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作是房中睡卧之床了。皎皎月光透过窗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人对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作了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为读者的欣赏开辟了新的蹊径,但由此也引出了歧义,“床前明月光”之“床”的解释,成了分歧的焦点,进而影响到整首诗的艺术境界。 《名作欣赏》八三年第三期,刊登了张宏生《〈静夜思〉》一文,对“床前明月光”作如下理解: 一般说来,圆月最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也就不妨将其想象为彼时彼地的情景。月明而又洒光于床前,由此可以想见夜之深,夜深而又于床前见明月,则游子之不寐就见于言外了。这正是古诗“忧愁不能寐”的意思。 显然,张宏生认为“床前明月光”之“床”是供人睡眠之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