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风(1902--1985)在解放后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胡风反党集团”绝对是冤案。1952年12月16日,周扬在文艺界召开的“帮助”胡风认识问题的座谈会所作的结论是:“胡风在文艺理论上推行的是一条反党的路线”。1953年,《文艺报》相继发表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批判胡风。胡风不服,乃于1954年2月至7月花了四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胡风的诗学     
胡风的诗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诗与人生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其诗学的重心,是其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体现,是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客体相生相克观点构成其创作论,在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他认为着眼点首先是创作主体,但人生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历史,社会,人民,故诗人的创作亦然,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客观或主观公式主义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胡风的诗学主体即诗化人生哲学和创作过程的主体论审美心理学,其美于诗的题材,技巧,接受遗产,形象,语言,风格均是围绕它们展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胡风同志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无产阶级新文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论著,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实践和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他的文艺评论著述,涉猎的范围很宽,不仅有关于文艺批评的性质、任务、对象方面的论述,而且对于文艺批评的方法、原则、环境气氛以及文艺批评家的个人素质、修养等方面都有论及。对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政策也都表明过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胡风关于文艺批评的许多观点至今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风的现实主义主张,是以高扬的主观战斗精神向客观现实博击从而达到同客观真实深层次结合为特征的。本文从创作主体、客观对象和主体与对象的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殊要求探索胡风坚持的现实主义的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5.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认为作为编辑的基本素质是诚实,对读者负责,也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胡风编辑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认为要善待读者,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在编辑工作中贯彻现实主义的编辑方针,坚持现实主义的理论高度和用稿标准。  相似文献   

6.
胡风自1955年5月17日被捕起,完全失去自由,隔离审查三个月之后,关押在功德林监狱的单人牢房中.1960年3月秦城监狱建成后第一批被押送秦城关押,直至1965年底被判处十四年徒刑后监外执行,十年来首次回到家中.  相似文献   

7.
8.
对于胡风的艺思想,人们往往从其主要特点——现实主义来分析,没有从“现代性”的角度深入把握其质的规定性。本探讨了胡风现代性的历史意识对他提出“民族形式问题”、“精神奴役的创伤”等理论的影响,以及胡风艺思想对现代主体——人的自觉建构。这种现代性使胡风艺思想较早地实现了其艺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胡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颇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多年来,由于文艺界的种种原因,胡风及其文艺思想一直被人们当成错误典型加以批判。近年来,随着党对文艺政策的好转,胡风一案得以平反,文艺界的许多理论评论家,又开始了对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风的诗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人和战士原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二是诗的物质是对于现实关系的艺术家的主观表现,三是诗具有自由奔放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12.
叶灵凤既是创造社的"小师弟",又是海派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他将作品的创作着眼点基本上都聚焦在情爱故事上,对人心、人性、人情进行着独特地探索。本文主要是对他早期创作的五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进行细致的研读和分析,来确定他早期作品的风格情调。  相似文献   

13.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5,(6):29-33
十六大后,胡锦涛主张创新中国共产党沟通主体的建设、拓展网络沟通渠道、主导政治沟通内容。胡锦涛的政治沟通思想,是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师陀《结婚》主人公胡去恶的特殊"乡下人"以及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对乡下的冷漠、对城市满腔热情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对城市身份追求的过程中,主人公屡屡受挫,与城市"在而不属于"的关系最终使他陷于绝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分别是中西方悼亡诗中的名篇佳作。两首诗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这两首诗在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两个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胡应麟将元诗列入中国诗歌发展谱系,认为元诗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期,开启了正德、嘉靖诗风。胡应麟批评元诗的标准是唐诗,他肯定元诗学唐的路向,但认为元诗整体成就不高,原因是过于临模又失之太浅。表面上看,胡应麟认为元诗整体上超过宋诗,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不自觉地对宋诗用力更深。胡应麟是第一位全面评价元诗的批评家,其观点对后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