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对其深入的探讨有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文坛人物。周作人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的关键在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摇摆的灵魂,当然还有他那闲适隐逸的情怀,像幽灵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其一生。  相似文献   

2.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  相似文献   

3.
一本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激烈地批判了周作人的《娼女礼赞》,称它是“毒汁四溅的黑文章”①;一期不久前出版的《文学评论丛刊》中,也有一篇文章,认为周作人后来堕落到“礼赞起妓女……来”②。这是完全误解了周作人的本意的。《娼女礼赞》是周作人一九二九年所写的《三礼赞》中的首篇。从表面上看,文章批判了德国人柯祖基提出的“在资本制度之下,卖淫成了社会的台柱子”的观点。鼓吹“卖淫足以满足大欲,获得良缘,启发文化,实在是不可厚非的事业”;卖淫“乃寓饮食于男女之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小品文作家,但他在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时代,最后堕落为汉奸文人。而他走向深渊的第一步是他收下了伪北京大学任命他为图书馆馆长的聘书。因图书馆学界至今无人研究过他,故拙文试图从他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学习利用书刊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是一个汉奸,这是众所周知的,是无庸置疑的。但他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却是一位杰出的文化战士,这一点应当予以肯定。半个世纪以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就说过, “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近年来,舒芜也认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可是一些文学史著作,因为他后期的叛国附逆,以致对他在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绩也一笔抹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态度。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晚年堕落变节为汉奸不是偶然的,导致周作人最后堕落的思想化基础是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它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由此而演泽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以厦“唪化至上”的日本化现等思想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堕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晚年堕落变节为汉奸不是偶然的,导致周作人最后堕落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它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文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由此而演绎出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以及“唯文化至上”的日本文化观等思想文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堕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9.
进化论曾经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时期的信仰。以“从动物进化的人类”这一人性观来阐释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文学”命题,从而确立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周作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文学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文学革命落潮后,周作人对进化论产生怀疑,并以循环论的眼光审读文学史。从进化论到循环论,这一转向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中最为痛苦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西方人道主义文艺理论资源,大和民族的世俗文化和社会改良理想,是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主要学理来源。正是在此基础上,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文艺思想体系,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的文学”理论,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走出“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二元抉择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这一主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回应。事实上,从他对非主流国家文化的偏爱、对西方经典人物的管窥、对日本文艺理论的汲取三个方面来看,周作人并没有真正接触西方,也未进入西方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华章》2007,(7):147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源流》中为新文学的起源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对言志与载道的关系中得出了自己独特的"循环"史观.他在对新文学的起源探讨中提出了"循环"的文学史观,而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是比较奇特但又较少被人们所关注的.重新解读和分析周作人的文学史观,对现代文学史的学科规范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曾经是个进步的文学家,后来堕落成为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罪人。他的文学观和文化观。他的人生哲学和人生道路,都是极其独特复杂的。作为文学史或文化史上的一种现象,本文对此略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周作人,不少人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情景:一位身着长袍马褂,戴着眼镜的慈祥长者安祥地坐在洁净的书斋里,永远是那么平和冲淡地与友人共饮清茗或者谈论诗书。的确,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小品文之王”甚至比他的兄长鲁迅更具有传统的儒者和士大夫风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精致的读书人。 周作人与读书之缘和他的小品文一样,没有什么奇闻轶事,是那么平和恬淡,却又令人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自云:“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尽管郭沫若后来的诗歌技巧较高,但他仍认为《女神》是“最够味的”,因为那是感情高潮时候的产品.《女神》之前,中国诗坛上已有胡适、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等人的诗作,但《女神》却后来居上.《女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评论界、诗歌界交口赞誉.周扬曾赞扬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女神》“是号角,是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学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从1934年春开始写作“杂诗”,经过自己的有意删削,至今留下280首。阅读这些作品,有两点随想:一是作为新文学引领者和实践者的周作人,为什么到头来却选择了“杂诗”;二是周作人的“杂诗”,没有进入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视野,是否就意味着它缺乏足够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是一位具有典型的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文学史上看,他是现代“美文”的倡导者和成功的实践者,是中国现代闲适派散文流派的开拓者,他对散文的语言和文体笔调等也有独特的创造。其散文既有古典风味,又有现代气韵;既有中国名士风,又有外国随笔风;规范与不规范,单纯与复杂,传统与现代杂糅互渗,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地理学的视域下,绍兴的“扇形景观”促成周作人对“人学”的早期思考。由于周作人的“经验交叉”,绍兴试院与省立五中存在着儿童教育观念的联系,透视周氏“儿童学”的结构,本质上是厘清他如何以五中任教的“成人”身份重审自己以前在试院应考的“未冠”身份。从日本留学归乡后,周作人又开始把现实存在的龟山(塔山)升华为虚构性的文学意象,除了染上佛教色彩,它们还被引向了孔子所远望的“龟山”,诉诸英国加伐威尔的现代理论,周作人最终把传统的“种业说”创新为“中人说”和“种缘说”。这些学说既有融合也有分化,在“扇形景观”的诗学结构中呈现出“人学”的内在装置。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他足以与鲁迅、周作人、胡适、老舍等量齐观,但长期以来他却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林语堂最突出的贡献是作为“天地之早”存在的,这不仅表现在他自山乡走来,形成了“高地的文化观”;也表现在他率性自然、天真童稚的个性与情趣;还表现在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智慧、思维方式及其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