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能源     
多少年来,煤、石油和天然气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然而,长久的大规模开采已经使地球上的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趋于枯竭的边缘.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当前已探明储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开采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那么,我们能不能开发出新的能源来替代这些传统的化石能源缓解将来可能面临的能源危机呢?在人类的这种需求和探索中,一种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能源引起了科学家和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这些矿物燃料在自然界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人类面对矿物燃料日益枯竭的现状,必须寻找新的能源,开发新的能源,其中一种令人向往的新能源便是氢。 用氢气做燃料,优点很多:一是干净。氢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生物质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热点、难点问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介绍了生物质能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并概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专家预测,地球上现有的矿物能源乐观估计也不过再用100年,加上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能耗的成倍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且不说矿物能源这种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仅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而言也足以令人扼腕了。人们长久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农林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林固体废物是一种产量大可再生的能源物质,长期以来未加以合理利用。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物质的枯竭,生物质能源就显得愈加重要。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能高效率的将生物质能源物质转化为清洁燃料的重要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不但能节约石油、煤炭等能源物质,并且能充分利用农林固体废物,减少环境污染.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应大力发展的再生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物质能的应用研究开发几经波折,最终人们深刻认识到,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同时无节制地使用化石能源,大量增加CO2、粉尘、SO2等废弃物的排放,污染了环境,给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使用大自然馈赠的生物质能源,几乎不产生污染,资源可再生而不会枯竭,同时起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生物质能的应用技术开发,旨在把森林砍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以及农林剩余物如秸秆、麦草等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化工的加工方法,使之成为高品位的能源,提高使用热效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所谓矿产是指地壳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矿物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三大矿产,是当今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人们把这种矿产称作能源矿产,把这类能源称作矿产能源。但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类矿产能源,属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据统计,按目...  相似文献   

8.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其中煤炭是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在探明的矿物资源中,煤炭占95%以上,占世界的11.1%,预计到21世纪中叶,煤炭仍将占一次能源需求比例的5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至为重要。因此,发展能源科技,开发和建立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系统,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任…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作为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产量大、可储存、二氧化碳零排放等优点,为解决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国家应尽早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生物质能源循环系统研究平台,加速能源植物培育,拓宽其转化技术示范点,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教育》2010,(7):92-93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能源已经成为世界最受关注问题。根据世界能源权威机构分析,世界已探明的主要矿物燃料储量和开采量不容世人乐观。石油剩余可采年限仅有41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年限61.9年;煤炭剩余可采年限230年。传统能源的迅速减少以及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危害到了全球的经济和环境。人类的持续发展需要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快地走近人们的生活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和利用 ,以期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枯竭以前 ,人类能找到合适、经济、耐用的能源替代品。现在 ,很多科学家都在寻找能生产“石油”的植物 ,我们姑且称之为“石油植物”或“能源植物”。大家都知道 ,一般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只能生成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糖类。可是 ,有些植物能生成同石油性状相似的胶状物 ,通过加工提纯 ,可作为汽油等的代用品。“能源植物”说不上是植物世界中的一块“新大陆”。早在 192 8年~ 1932年 …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1册第5章“世界的自然资源”中有这样的叙述:“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燃料以及水力资源。矿产燃料是不可更新的资源,并且污染环境……为了防止矿产燃料枯竭后出现的能源危机,近几十年来,许多科学家都在不断研究和寻...  相似文献   

13.
张天笑 《成才之路》2013,(11):67-67
目前,在煤炭、石油等能源日益枯竭,环保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污染小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其中,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在各种发电能源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现已成为各国的重点发展对象。在自然界中,风能是一种永不枯竭、洁净、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合理地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有效增加能源供应能力,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式、技术等情况,分析了黔东南州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优势,并对黔东南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式、技术等情况,分析了黔东南州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优势,并对黔东南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卡片     
21世纪的能源  在 2 1世纪中叶 ,石油和天然气将趋向枯竭 ,而再生能源、核能、氢能和甲烷水合物等未开发能源将获得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废弃物和海洋能等。目前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 ,据估计 ,可再生能源在 2 1世纪下半叶将得到快速发展。核能被誉为 2 1世纪的能源 ,由于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核废料的处理和政治上核不扩散等因素的影响 ,2 1世纪初核能的发展将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氢可用水制取 ,亦可用太阳能或剩余电力等多种方法制取 ,燃烧后变成水 ,不会产生污染。 2 1世…  相似文献   

17.
杨托勤 《科学教育》2006,12(4):56-57
能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煤的广泛使用曾带来了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石油的大量开发是二十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八十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据科学家预测,在本世纪这些传统能源都将面临匮乏的局面,加上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保持的高价位,使世界各国将目光再次转向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燃料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燃料属于生物能源,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源,生物质主要指柴薪、农林作物、农作物残渣和生活垃圾等,据估计,生物燃料的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每年生…  相似文献   

18.
黄亮 《华章》2013,(20)
随着石油的枯竭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需开采运输的能源势必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的新宠。为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新时代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有庆 《甘肃教育》2014,(13):119-119
正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日益扩大。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是矿物燃料,这类非可再生能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会逐渐枯竭,而且矿物能源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总量巨大、分布普遍等优势,是一种利用前景远大的新兴能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危机逐步加深,加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等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目前,汽车行业主要消耗的石油能源,但石油能源不仅不是可再生资源,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污染,造成全球变暖,因此,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是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普遍选择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