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古代私学的回顾提起私学,不得不谈到孔子。在孔子之前,中国古代的教育是由国家办学,教育对象是王公贵族的子弟,就是所谓王官之学,这种教育制度的特点是官师合一、政教合一。这种官办的学校,教育大权由贵族垄断,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而平民子弟是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但是到了春秋时代,社会发生剧变,王室衰微,官学已经荒废停办,垄断在王官那里的文化典籍也散失四方,不少过去在官府教书的王官、巫祝、礼乐之士,也都流落到平民中间去了。因此,兴办私学已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私学的产生又适应了当时文化下移、平民知识…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古代教育的史册,记载着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到了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僚制度的产生,又必须有新的教育方法来培养统治阶级所急需的各种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第一个办起了大规模的“私学”,明“有教无类”的精神,将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孔子开始他的教育活动大约是在二十岁左右,除了短期直接参加政治活动外,一生中有五十余年之久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长期认真从事教育活动的实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史初期的教育,虽不能绝对地说是精英教育,但至少是少数人的教育。其主要特征在于教育被某些阶层所垄断,中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古希腊的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享受教育,人数众多的奴隶则被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4.
儒学思想体系几经演进,从汉朝以后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思想,孔子也成为古代文化史、学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做出以下三项破天荒的创举:一是进行大规模私家讲学活动,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将之引向民间;二是创立了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派,即不依附某个特定的政治势力,以思想的传承为纽带的学术集体;三是最早地将政治、社会及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转化为非参政人士探讨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沈淦 《中学教育》2005,(11):43-46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 断,首创私学,使平民子弟也平等 地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 倡导“有教无类”,公开声称:“自 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这里说得再明白 不过:只要送上微薄的十条干肉 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给予教育 的。不管现实生活中将人分为多 少“类”,而要进入我的门下接受 教育,我都欢迎,绝不会接受某一  相似文献   

6.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首创私学,使平民子弟也平等地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公开声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只要送上微薄的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给予教育的。不管现实生活中将人分为多少“类”,而要进入我的门下接受教育,我都欢迎,绝不会接受某一“类”而拒绝另一“类”,一律平等对待。孔子的教育平等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一、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孔子从来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师生之间经常讨论各种问题。有一次,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北游农山。孔子请他…  相似文献   

7.
早在中国古代,知识垄断于官府,《汉书·艺文志》称“诸子之学,皆出王官。”是孔子打破了这一局面,开学下私人之风。孔子以其“有六艺以教民”的儒者身份,深刻剖析了教育理论的人性基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下文凡引文出自《论语》者,只注篇目);概括阐发了教育的原则和宗旨———“有教无类”(《卫灵公》);全面论述了教育方法和手段———“循循然善诱人”(《子罕》);概要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造就“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的君子。可以说,透过孔子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其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朱金富 《教书育人》2011,(12):68-6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打破了当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走向大众化。提炼孔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被尊奉为“圣人”、“万世师表”。固然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决定的。 一、创私学把教育推向民间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发生、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尚书》记载,舜时即设学官,由契负责道德教育,由夔负责音乐和诗歌的教育。但是,在奴隶制度下“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把典章制度、图书资料、礼器、乐器藏在宫廷之中,由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担任教师,实行官师合一,政教一体。不仅平民、奴隶受不到教育,即使奴隶主下层的子弟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奴隶制度的不断崩溃,大量典章制度、图书资料、礼器、乐器流  相似文献   

10.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  相似文献   

11.
聆听着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闲坐聊天,想象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音容笑貌,感受着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比照着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不禁让人感觉到,孔子深邃的教育思想具有无限的光芒,它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仍然映照着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更是旷古未有的教育家。他提出"有教无类",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束缚。重视德育,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李一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87-287
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中国在城市化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而来的问题。当大、中城市的人口不断增长,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却不能很好的融入其所在城市,不能享受他们本该接受到的教育,这会对未来的城市发展留下很大隐患。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比较差,问题更严重的是艺术教育方面的缺失,这也是打工子弟学校与城市公办学校之间产生巨大鸿沟的一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不仅是儒家的创始人,而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私塾的伟大教育家。在他以前,文化教育完全被官府贵族所垄断,一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读书理论肇自孔子。孔子之前,图书全由史官掌管,形成“书藏秘阁,学在官府”的局面,读书活动囿于王公官司、贵胄子弟等极少数人的圈子里,没有什么读书理论问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办起了先后有三千学子的私学,亲自整理了六部经典,留下了一部教育语录——《论语》,从而莫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正是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传统读书理论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成就最为卓著,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因材施教.学乐结合大洋网版主钟葵: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孔门弟子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藏族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科技发展和经济扶持的帮助下实现了推动其教育的全面升级,因此双语教学也实现了帮助藏族地区更多的人民子弟拥有走向全中国的能力。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双语课程的应用也逐渐提上正轨,这使得汉语课程成为了其主要教学的科目之一,但是由于大多数藏民子弟存在着汉语普及度不高的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问题。对此,教师则必须要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找寻适用于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样才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应用来确保双语教学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8.
清代贵州巡抚于准疏奏清廷 ,主张苗民子弟入学习文 ,参加科举 ,与汉人一样享受教育权利 ,得到准许 ,这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一次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清代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一次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贵州巡抚于准疏奏清廷,主张苗民子弟入学习文,参加科举,与汉人一样享受教育权利,得到准许,这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一次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孔子教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在教育思想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创见,但他本人并未能把这些观点综合成理论。后人根据《论语》二十篇中分散的论述不断整理归纳,挖掘出一个古老、规模宏大的教学论体系。深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对现当代教育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力图从孔子的教学思想入手,探索孔子教学思想在运用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