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相对命题作文而言,命意作文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启发构思立意和引发话题方面能提供更多的方便。命意作文离不开材料,而如何将材料的选择与作文训练的具体目的结合起来考虑,又是涉及到此种作文训练成败的关键。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为解决选择材料服务于训练目的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国高考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之后,一些地方的高中作文教学便迎合了高考的“需要”: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和大小测试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我认为,这种训练形式与高考不能构成很好的因果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尤其是关系型、恩辨性的话题作文带有较强的限制性,不适宜高一学生的作文训练。如果整个高中阶段均按话题作文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将会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思维僵化.因此,我主张在高一阶段采用自由作文的形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古人古事古诗古文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古代选材,借古喻今,以古释今,将古人古事与作文话题巧妙勾连。运用别具一格的写法创新作文,表现题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有苦衷,多次作文训练下去,教了不少作文的方法,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讨厌作文?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而作文作为一项综合的语文能力。一项技能,它原本是可以也是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来达成的,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本身出了问题呢?我们很多的作文训练从设计到写作到批改是不是在凌空蹈虚呢?我们有没有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进而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呢?笔者认为,中学的作文教学必须务实,在每个学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中小学生的知识、思维、方法、态度、个性、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一切语文素养不可能自主生成,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而学生经验是作文训练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的特点,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从而结束了以前命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话题作文在作文训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新时代作文训练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7.
徐为明 《广西教育》2011,(2):47+60-47,60
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不限制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的限制、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的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如果不进行规范性的训练,又难以写好话题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话题作文层级训练,即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作文训练一直被认为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老师积极布置,学生只是消极应付。因此评改作文与写作训练成了师生痛苦的经历。其实,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这一目的,老师大可不必动辄进行800字的话题作文训练。不妨借助日常语文教学,就地取材,以教材为范例,以评讲为指导,由此引发学生创作的动机;并用课内10到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小作文训练。不妨从点滴入手,集小流成江河,运用课堂练笔的形式搭建起写作训练的平台。写作难,首先难在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现在的高中生经常感慨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先命题,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具体指导作文,最后由教师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结果造成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首先要研究作文,使之促进作文训练。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一直是话题作文肆行天下,从初中到高中都只是一味训练话题作文,这是造成学生写出“四不像”作文的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的进行分体训练,即集中一段时问进行一种文体的训练。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写作上有不小的区别。理科生较长于说理,文科生善于记叙、描写。为此对理科生侧重记叙、  相似文献   

13.
胡登波 《小学生》2010,(12):52-53
作文,一直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难点,更是老师最头疼的方面。造成目前作文教学难,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高,除学生年龄小等客观因素外,恐怕与没有进行严格的训练有关。笔者认为:作文训练除了一般的作前生活体验、写作积累,指导时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基础的练习外,还应该考虑到“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从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20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走过了漫长的改革之路,但作文教学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位语文教师,而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迎合阅卷老师进行的所谓"作文训练",更使学生对千篇一律的"新八股"的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作文教学,有必要进行一些反思。一.作文目的:为分数,还是为人生我们很多老师只上语文课,不上作文课。不上作文课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分数为中心的观念在作怪。于是,作文训练没有了,作文指导消失了……那些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分的环节能省的就省了。但作文毕竟占了半壁江山。怎么办呀?只有简化程序了:老师出题,学生拼凑;老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作文训练是困扰语文老师,制约学生的一个大难题.学生头疼作文,老师惧怕批改作文.每学期大部分学生都在疲于应付各种类型的大小作文训练,老师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批改作文的繁重劳动中.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质量仍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可以说,作文训练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仿写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不能够坚持进行仿写训练。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的顽症由来已久。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从高一到高三,各个阶段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作文知识,让他们进行哪些作文训练,心中无数。新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与阅读的课文是两张皮,也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平时作文教学随心所欲,看什么题好就写什么,紧跟“信息”走,训练缺乏梯度。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老师看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不大,两者之间很难找到契合点,更少有老师主动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同步训练,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揣摩写作的技巧,然后  相似文献   

20.
中学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相吻合。它以作文素质训练为突破口,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作文训练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走的是大语文教学的新路,为作文教学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使学生出口能成章,下笔能成文,书写速度快,作文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