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谢军 《江西教育》2009,(1):14-15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3.
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高原性"心理,成因有五课业负担加重;教学新环境适应力差;学习方法欠缺;期望值过高;自控与耐挫能力弱.教师应予以正确疏导;转移学生不良情绪;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调整期望值;让学生体会成功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郑平芳 《新作文》2022,(2):63-6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作文开头的方法(引用诗词法、环境描写法); 2.训练学生环境描写的能力; 3.文从字顺地写出寻找秋天足迹的过程,感受秋天带给自己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5.
张燕 《家教世界》2013,(12):147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独立思考能力,数学学习中更需要这种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6.
金娜  智力 《辽宁教育》2013,(1):67-67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这是人类的共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指出:“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促进素质教育.因此,减负之后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家庭、社会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要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发展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姚德荣 《文教资料》2008,(2):149-150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提倡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本文从历史与社会活动课教学面临的困惑、上好活动课的关键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作了阐述,以切实提高活动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就是要借助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将"自然人"培育成"社会人",以此帮助其融入社会,更好发展.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其具备数学思维与能力,能学以致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发挥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设计思想 本复习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提取、整合、运用相关知识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本次专题复习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的内容、形式和出现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回顾旧知、发现新知;加强学生提取和组织脑海中原有的知识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相应育种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图1).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失范与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世东  张杰 《教育导刊》2006,(11):59-60
农村“留守”学生因家庭教育缺位、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为失范。要弥补家庭教育缺位,优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以矫正“留守”学生的失范行为,必须取得社会、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引导“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行为习惯,矫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把画谜作为中学美术"综合·探索"新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增强感和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关联,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美术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人文知识含量;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在知识的选择上,增强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在课程实施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要求创没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遵循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9.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秉承创新教育的理念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力求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情境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现结合《24时记时法》具体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