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情境是连接数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键桥梁,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教科书中的问题情境质量尚有提升空间.以人教版、北师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版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情境类型、情境真实性以及情境插图的特点,得到以下建议:继承与丰富不同类型情境素材;适度增加强操作性的真实情境;增加必要且真实的情境插图.  相似文献   

2.
项目式学习的本源特征是它的真实性。项目式学习的"真实性"包括真实问题、真实情境、真实学习和真实评价这四个要素。真实问题让项目式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真实情境让知识回归其产生意义的具体环境;真实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成和建构知识;真实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发展,也让项目式学习通过不断迭代实现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真实的写作"有两个研究角度,一个是从写作行为的真实性角度研究,比如李海林老师的<论真实的写作>,另一个是从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角度研究,这是大部分该题目研究者所选择的角度.应该说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应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碰到了许多难题,产生了一些困惑,细细思之,发现"真实的写作"中存在着悖论,殊难解决,在此提出,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苏桂艳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103-105,108
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综合性栏目<东方时空>,获得成功.其纪实版块<生活空间>掀起电视片纪实热.但媒介的真实只是程度不同的相对真实,是"第二真实".笔者认为影响片子真实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镜头与被拍摄者的适应程度,镜头前的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镜头审判与隐私及镜头后面的商业动作.真实性的强弱与以上变量成反比例存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怎样让身处真空校园的中学生去了解复杂的社会,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课堂又该如何延伸到大社会呢?1教师要联系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指定的教科书为依据,教师遵照大纲和教科书所罗列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因受到时代的局限以及历史的变迁,而引起了文学史界评论界的"再认识".但过去的"再认识"主要围绕作品的历史的真实性而展开.本文以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作为不仅定性而且定量的分析标本,提出应该以"形象大于思想" "细节的真实"作为一种既衡量其真实性,又衡量其艺术真实性的评判方法,这就是"现实主义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7.
包瑞桢 《考试周刊》2011,(63):160+151-160,151
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主要依据.是国家、政党意志的体现。但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知识的真实性有疑问。因此,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国家、政党意志,更要严肃地对待知识的真实性问题:不仅要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体现教育理念;不仅要坚持一些教科书的编写原则,还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总之,教科书的编写者应多听听各方面的建议.使历史教科书编写得更加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科书,其内容编写突出了科学性、直观性、灵活性、实用性、趣味性及生活性,特别是教材设立"科学窗""阅读材料"两个"阅读类"栏目,呈现了一些延伸与拓宽的知识,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进一步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丹巴甲居藏寨游客留言为样本,尝试对民族村寨游客的偏好进行探索,发现游客对人文资源偏好明显高于自然资源,而社区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是其人文资源的核心根基;民族村寨游客偏好特征与伯斯廷和麦康纳的刻画并不相符,他们大多是成熟型的旅游者,对村寨文化真实性偏好强,对文化"伪事件"容易产生厌恶感;本研究支持王宁先生的"文化真实性是由客观真实、建构真实和存在真实共同构建"理论,认为触及游客"内心的真实性",提供"畅爽"体验,是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核心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HM公司的社会科教科书在课程目标、选材、内容组织和编排方面,极具特色.本文主要以该公司出版的一年级社会科教科书和我国一年级新教材为例,选取其中"合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分析、比较,建议我国的社会科教科书应该给教师一定的自主选取教材的自由;为低年级的学生呈现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特别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孔子崇尚真.认识论上,孔子追求真知识,要求认识主体具有实事求是的真实态度,并且反对主观独断.政治领域,孔子强调政治理想的历史真实性,治国措施上以名究实,回归真实,政治实践中坚持面对事实、坚持真理.日常存在中,孔子以"真"为范导原则,注重培养自我真诚的德性,主体交往中以"诚"待人,"真"的观念内在于个体存在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 [设计说明] 写人的作文是小学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事例不传神,或者在表达人物特点时只看到"高""大""全"的光辉形象,而忽略了从小事中发现人性之美等等,都是小学生写人习作中的通病.基于这些问题,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写"一个好朋友或其他人"的内容,以推选"班级之最"作为话题,引导学生从众多同学中选取最具特点的人来写,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发现人性中最质朴、最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它所承载的内容是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选择来的.这就必然带来内容的选择问题,诸如由谁来选、选什么、为谁选等等.围绕将什么编入教科书中成为“正式知识”或官方知识,以及将什么排除在教科书之外的争论,事实上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冲突.正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确定了什么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精华和合法的文化.一般来讲,人们是根据社会、科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编写教科书的.但三者并不统一,冲突时时存在.教科书首先是政治文本,其次才是教学文本.教科书的功能就在于准入、选择并张扬某些观点和思想,使其经典化,同时空无某些观点与思想,使其消失于学生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14.
数学情境化设计在数学课程构建中愈显重要.以中国、新加坡现行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为分析文本,选取两国教科书共有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节(Averages of Statistical Data一章)的习题为研究对象,对习题情境的类型、真实性两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两国习题情境设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两国习题情境分布均侧重个人情境和职业情境,情境真实性均以非真实情境为主;中国情境习题数量远远少于新加坡情境习题数量,并且中国在这节内容上没有设置无情境的习题,而新加坡无情境习题占比23.2%;在真实情境设置上,中国出现了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做调查的习题,而新加坡教科书没有设置.由此,给我国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习题情境设计带来一些启发:合理分配习题情境类型,适当增加习题数量;加强习题情境的真实性,保持调查研究类习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语文教科书的建构有"以选文为中心"和"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两条路径。通过对两种教科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选文型教科书是适合民族思维和认知方式的教科书。以此为基点,通过丰富完善教科书结构要素与内容、加强教科书内容的阐释性说明、提供类知识技能获得的典型案例、创设合适的活动愿景等方式来对语文教科书进行调整,是教材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数学教科书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范本与主要素材,其内容的衔接影响着数学教与学的方式、途径、效果等多个层面。特别是对类似于"式与方程"这样的知识,既是小学数学由算术过渡到代数的第一个显性知识模块,又是数学在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上的一次飞跃,作为一个关键节点的知识模块,其内容本身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衔接对小学  相似文献   

17.
"用教科书教"还是"教教科书"是新旧教学观念的一个分水岭。本期《秋姑娘的信》一课的教学设计,《努力实践"用教科书教"的新课程理念》,教者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把教材作为学习材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内在的知识建构。编者认为,本设计在理解和使用教材上均体现出一定的创意。  相似文献   

18.
"观光体验"与"真实性"为观光旅游研究中极重要的议题,本文回顾观光社会学家Erik Cohen多年来对"真实性"的探讨,并运用其理念引申出部分补充观点,作为论证观光场域"真实性"的基础。笔者整理出六大类"真实性"之形貌,由最传统的"真实性"到创意的"真实性"再到"舞台化的真实",以及各种类型对"观光体验"之影响,论证运作"观光体系"时把握"真实性"精神的重要性。未来吾人对于"存在的真实性"也应深入研究,以期有助于提升游客之觉知。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文本有双重意义结构,一是语言文字表面的意义世界,它是有目的的、预先设计好的内容,也是按计划、有组织地来进行实施的,是典型的显性课程;二是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世界,它内隐和镶嵌在文本之中,但其"意"却在文本之外,它是教科书显性文本背后的隐性课程,通常借助于隐喻来产生"意义",隐性课程就是一个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意义场".这要求我们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把关注的焦点从教科书语言转向教科书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