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故事发生地——油麻地,我一直认为那是他曾生活过的地方。因为后来他的长篇小说《细米》之中,也提到了油麻地。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并没有走福克纳那种路线——建立一个庞大的家族的谱系——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小镇上。油麻地不过是他在香港小居时住过的一个地方而已,他很喜欢,所以就被他纳进他的小说之中。这个精细而又喜欢唯美的人,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和他的艺术追求保持一致并产生审美碰撞的机会和细节。这样,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就生活在虚构的油麻地里。曹文轩在《草房子》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他不习…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以美丽的油麻地为故事背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作为他的"家园情结"的载体,表现出漂泊与放逐的强烈力量。从意象上看,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很多都是家园类意象;从人物上看,曹文轩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眷恋家园的人物;在叙事上,曹文轩多采用环形叙事的策略;在情感上,曹文轩对油麻地的丑恶有着温情的包容。总之,曹文轩对家园的回望乃是一种理性的、温暖的回望,正是有了这种温暖与理性,使曹文轩的小说哀而不伤,带着"甜美的忧郁"。  相似文献   

3.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房子……"当我读完曹文轩的纯美儿童小说《草房子》,合上这本书,享受阅读的欢悦时,我被曹文轩充满美感的故事,和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所陶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该课程是一个由高校教师、大学生和教学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调适而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初心"的完整生态空间系统.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生态空间系统的中心,"以大学生为中心"是该教学生态空间系统建构的需要,也涉及培育大学生成为生态发展主体目标任务的实现.对此,该课程的教学应建构"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纠正其生态失衡问题,同时优化其生态空间环境,以提高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亨利·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可以用来认识和把握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以人为根基,依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有物理实体特征的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建构的数字空间或概念空间.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赛博空间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广东第二课堂》2010,(11):42-43
读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我仿佛闻到了油麻地大片大片艾草的药香味,眼前浮现起纯净的蓝天,太阳光照射过来,那房顶是一片金光闪闪;读《青铜葵花》,我似乎触摸到空气中那浓浓的水汽,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必然解构该环境下建构的文化意义空间,而与新的社会文化形态相适应的文化意义空间则通过文化制度重新建构起来。原始性史诗"梅葛"的神圣的展演空间在遭遇现代文明和多元文化撞击时发生了内卷和断层,而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世俗空间则建构起来并呈持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日益标榜深刻、崇尚抽象,流行趋于现代的多元化与商业化时代,曹文轩无疑是道独特的风景。他的小说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复杂结构,没有大量对"恶"与"丑"的暴露和描写,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建构完整的"水边世界",连接人与自然。从虚构、灵性与美感的自然和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人性三个方面阐述曹文轩如何建构完整的"自然与人性",进一步阐释曹文轩小说对文学、对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室内"空间场"的再衍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空间场"影响着人们的各种行为和心理需求.结合室内"空间场"的形成条件和形态特征,对室内"空间场"的再衍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孤独之旅》节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虽是节选,但是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它讲述了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的故事。这个倔强、内向而又十分敏感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忍受着孤独,昔日母亲的叮咛、朋友的欢笑都随着小船的飘荡,离他越来越远,离开了油麻地他的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