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著作,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孙武,字长卿,被后世誉为"兵圣",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孙子兵法》全书共分十三篇,涉及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这十三个军事内容,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存《孙子兵法》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六世纪末年,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象一颗灿烂的巨星闪耀在我国军事史上。他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势、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这些内容是从我国春秋战国之交频繁的战争中总结的战略战术经验,它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三百余枚,简长27.4厘米,宽约0.5厘米,总字数超过今本约三分之一,从而为《孙子兵  相似文献   

4.
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播出以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孙子兵法》为孙膑所著,而“三十六计”则是孙膑总结出的三十六条计策。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先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的孙武所著,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共八十三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有英、日、俄、法、捷等文译本。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程。据说,海湾战争时,美国士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一位美国士兵忘了带,便赶紧打电话让家人寄来,可见《孙子兵法》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吴王阖闾用为将领时,曾率吴军大破楚国,卒使“北威齐、晋,显名诸侯。”著有兵法十三篇。史谓《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揭示战争规律的杰出兵书,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在发展我国军事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军事学说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对“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是吴文化”的论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求证。《孙子兵法》十三篇,撰著在吴国,问世在吴国,离不开吴国的国情和吴地文化特征。孙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以书干阖闾……庶必见用”,显示吴文化属性的特征。为适合吴国的强国称霸需要提出“进攻战略”、“攻心战术”、“诡诈战法”等新的战略思想,体现吴国军事文化特征。在兵法各篇中较多反映吴国地形地貌,充分显示江南自然环境特色。吴国军队编制以及寿梦时“吴始益大,称王”和“专诸之勇”都翔实应用在孙子战略谋语中。研究《孙子兵法》与吴文化,就能深入了解孙子著述原意及《孙子兵法》的精髓和真谛。  相似文献   

7.
刘劲松 《考试周刊》2011,(49):152-153
《孙子兵法》讲的"权诈之兵",很多讲的是机动灵活,知变善之道。《孙子兵法.九变篇》讲的九变就是多变之意。从《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尾句"高陵勿向……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穷寇勿追"到《孙子兵法.九变篇》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都是强调应变。  相似文献   

8.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9.
据《明太祖宝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受其身边爱好《孙子兵法》的侍臣的影响,屡屡对《孙子兵法》加以应用,虽质疑《孙子兵法》的相关思想,但其治军和作战的精髓思想依然有孙武的影子。朱元璋汲取孙武兵学思想中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极其注重孙武任将和用兵的思想,在作战历程中强调《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这些均证明了《孙子兵法》作为"跨时代、跨国界、跨领域"的经世佳作对朱元璋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有关《孙子兵法》佚篇、佚文等典籍,对《史记.孙武列传》主体材料孙武宫廷"勒兵斩美"的来源作了探讨。认为该材料来源于简本《孙子兵法》之《见吴王》,同时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对孙武记载的可靠性以及《孙武列传》的文学性渊源。  相似文献   

11.
成语故事     
三令五申春秋时候,有一位著名军事家名叫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  相似文献   

12.
本期封底刊登的图片是“兵圣孙武”塑像近景。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和“兵圣”,他所撰著的著名兵书《孙子兵法》几千年来在国内外都产生厂巨大的影响,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近年随着“孙子热”的兴起和对《孙子兵法》及其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孙武的故里在何处的问题也引起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学术界的重视,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孙武故里山东惠民县说”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说法之一。“兵圣孙武”塑像就是在持“惠民说”的部分军、地学者倡议下,于1991年5月5日在山东省惠民县县城文化区内建造落成的。  相似文献   

13.
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全文字句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孙子兵法》实际涉及69门科目,其中有52门属于博物学,具有较为明显的古代博物学的特征。这表明,尽可能地掌握除军事科学以外几乎所有学科的知识对成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大有裨益。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体现出大量的博物学知识,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知识累积性特征,这对于了解和研究西周、春秋时的知识状况和进一步深化《孙子兵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滨州师专学报》2013,(2):57-57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欢 《初中生辅导》2023,(Z1):35-36
<正>《孙子兵法》是一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兵学杰作。从宋朝开始,《孙子兵法》的作者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孙武所作,有人则认为是孙膑所作,甚至有人把这两个人混为一谈。好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考古挖掘出的竹简中,揭开了《孙子兵法》作者的千年之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各有其书。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兵家中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孙子”:春秋时期,见吴王阖闾的“孙子”名曰孙武;孙武逝世后百余年的战国时期,齐国将军田忌向齐威王引荐的另一位“孙子”名曰孙膑。而《孙子兵法》正是春秋时期孙武所作。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 ,齐人孙武以兵书十三篇流传至今 ,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大多数情况下 ,《孙子兵法》是以其本来的面貌即兵学精典为世人所认识所应用。可是 ,近年来 ,《孙子兵法》又饮誉于管理学界、外交学界、军事心理学界等 ,其中 ,尤以将《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原理、原则、策略应用于经济管理的研究较为深入广泛。然而 ,将《孙子兵法》应用于高校管理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从这方面做初步探索。一、孙子兵法与高校管理的主要不同点《孙子兵法》作为军事著作与高校管理不是同一领域的学问 ,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其一 ,《孙子兵法》与高校…  相似文献   

17.
<正> 《孙子兵法》是战国时期,齐人孙武所作。孙武凭此书得到吴王阖闾重用,为吴将兵,使吴显名诸侯,走向强盛。其中十三篇留传至今,被尊为兵书之祖。它不仅受中外军事家重视,也备受管理学界的青睐,成为许多企业家成功的管理经验的理论来源。《孙子兵法》本是为军事管理而作,军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孙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系统工程的要素条件,基本方法和原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备受中外推崇的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尊誉为兵经,号称兵学之鼻祖,名振海外。《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便是一种势能效应,对于打造品牌非常适用。势不可挡.大势所趋,体现出势能的力量。光环效应、口碑效应、羊群效应.都是势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穹窿访兵圣     
据说,闻名于世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苏州西面的穹窿山完成的。所以一到苏州,我就怀着敬仰之情,踏上了寻访孙武故地的旅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缜密。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相似文献   

20.
三令五申     
<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家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hé)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180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