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耕森先生创立的"和生学"是对中国传统"和生"论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揭示了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广泛认同的、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和原理:和生.以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动态平衡和相反相成为基本要义的"和生"机制和原理,既是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其实现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中庸》之"中和"、《老子》之"冲和"、《易传》之"太和"3个经典文本中传统"和生"论的诠释,或许可以有益于对钱先生"和生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精彩劝服活动集萃,蕴含着丰富的劝服艺术。其主要运用了利害权衡、舆论影响和意见领袖三种劝服机制,以及问答诘难、寓言说理、正言反说、循名贵实等劝服技巧。这些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劝服的深刻认识,而且给今人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 人之在世,意义何在?这是庄子极为关心的问题。他在《齐物论》中写道,人“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尽。万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荥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从生到老死,一直奔波忙碌,无休无止,没有成就,不知归宿,岂不可悲?一旦死去,精神也随之消失,岂不更加可悲!人生只能如此吗?庄子觉得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可言,他认为人生价值不在有限的相对的功名富贵物质享受,而在于绝对超脱的精神自由—逍遥游。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和《管子》共同的最高哲学范畴,两家"道"论有同有异。两家之"道"同为万物之所以然与所必然、万物之自然与所当然、人生和社会的"自然法"且均以"气"为物质载体;也存在宏观方法论与微观方法技巧、目标价值与工具价值之不同。通过两家"道"论的阐发和比较,不仅可以明晰两家之异同,而且可以彰显两家"道"论敬畏自然、彰显人性、以道御术、本体和谐等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子·戒》篇"相才论"将宰相的必备素养归结为"以善养人"和"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两个方面,其中"以善养人"是关键,"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是"以善养人"的实践原则。这一观点,引起的关注不多,但很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正> 《孙子兵法》是战国时期,齐人孙武所作。孙武凭此书得到吴王阖闾重用,为吴将兵,使吴显名诸侯,走向强盛。其中十三篇留传至今,被尊为兵书之祖。它不仅受中外军事家重视,也备受管理学界的青睐,成为许多企业家成功的管理经验的理论来源。《孙子兵法》本是为军事管理而作,军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孙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系统工程的要素条件,基本方法和原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7.
史书记载鲍叔牙以管仲有治国“五能”为由,力荐其为齐国执政。这“五能”为:“宽惠爱民”、“治国不失秉”、“忠信可结于诸侯”、“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介胄执袍,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这“五能”在《管子》、《国语》和《左传》所记载的管仲治齐方略和治国理念中均有所表现,其中蕴涵着可资今人借鉴的丰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管子·牧民》篇所载"十一经"既可视为《牧民篇》的要旨,也可说是整个《管子》治国方略的纲领。"十一经"即治国者应当遵循的十一项原则,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用得其人;发展生产是最有效的经济保障;政令畅通。"十一经"作者认为,治国安邦第一项决定性因素是位高权重者是否具有相应的大德至仁,即能否"授有德";其次是人才的培育与任用,关键是用人之所长,使人尽其才。生产是广义的,包含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蕴涵着难得的商品经济意识。政令畅通首先有赖于"令顺民心",其次要"不欺民"并"量民力",做到公平、公正、信用、自律等。  相似文献   
9.
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课题,离不开对前人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的反思。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矛盾的建设性解决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关于协调君民关系的论述很多,其中包含着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蕴含着可资今人借鉴的思想资源,《管子·五辅》篇中的“得人之道”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苏辙立足老子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辙哲学思想的立足点是老子思想。他在老子道器观、圣人观、修养观和治道观的基础上,建构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