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斌平 《人民教育》2023,(12):69-7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学生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培育应贯穿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通过历史课程培育学生正确的“四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问题谈谈几点做法。一、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提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历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首先教师要掌握唯物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并应用这些观点去解释历史现象,真正做到授业、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唯物历史…  相似文献   

3.
史学也称“历史学”,是研究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学科。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是一门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基础学科。文科历史高考依托中学历史学科,注重史学有关基本内容的考查,如涉及重大历史的和史学的主题、文献史料的处理、历史观点应用、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等,因此,史学对中学历史高考有重要的和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理清史学与中学历史高考的关系,特别是明确高考是如何体现对史学方法的考查,理解高考在史学意义上是从何种角度和层面来考查学生的,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之,以引起大家对这…  相似文献   

4.
成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从语言、历史、文化、教育等角度对京师同文馆展开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京师同文馆成立的原因、课程设置、人物评价、社会影响等,学术界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京师同文馆中外教学人员共同翻译的各类书籍,尤其是法学书籍以及法学术语,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徐瑾 《现代语文》2008,(6):14-15
一、京师同文馆的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清政府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些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西方的科技比枪炮厉害,油然而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试图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于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京师同文馆登上了近代历史的舞台。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用以培养“译员”、“通事”的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6.
崔丽 《教书育人》2011,(10):108-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中学历史课程相比较来看,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对高校思政教师来说更富有挑战性。因此,如何按照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展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体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王小欢 《教育》2014,(9):74-74
“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这是北京第一所近代学校一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教士丁韪良对同文馆的总结.京师同文馆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说是北京第一所近代学校?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9.
申姣英 《中学文科》2008,(6):144-145
随着历史高考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考查的转变,历史选择题设计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比重加大,特别是对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的测试。这不仅体现在主观题的测试中,选择题也加重了考查比重。现以2007年高考历史题为例谈谈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京师同文馆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组织。同文馆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配备较高、考核体系科学,为晚清培养了大批外交外事人才。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可以为我们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分别简称“初中课标”“高中课标”),都把“方法”作为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并将其与“过程”目标搭配组合,构成中学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第二维目标。历史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因此,方法问题自然也就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作为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唯物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理念、新教科书使用、新高考的“三新”指引下,高一年级如何就《中外历史纲要》开展复习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本文拟以《中外历史纲要(下)》为例,浅谈指向唯物史观培育的高一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讨论这个话题缘于2006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8题。为便于讨论起见,实录如下: 38.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源于京师同文馆,它由一个翻译学校变为一个实用科学的学校,经历了顽固派与保守派的激烈论战。同文馆最早传授实用科学课程的是其中的算学馆,算学馆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科技教育迈出的关键的第一步。此后,同文馆不断输入新课程,制定了“八年课程表”,并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同文馆科技课程的输入和设置,以及对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文馆的科技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全国卷(课标)历史试题基本秉承2010年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第41题,关注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史观,重视对学生史论结合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向,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成果,但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培养史学研究人才。因此,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唐宋变革论”这一史学研究理论与成果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唐宋变革论”这一学术研究成果。高中新课标及历史新教材也已充分吸收了“唐宋变革论”的有关内容。教师通过系统梳理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适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学术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对京师同文馆中科学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同文馆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历史科高考命题的学术性趋向愈加明显,与课程改革相互促进,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高度关注。高考命题的学术趋向会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下面以2014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1题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问题由来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相似文献   

19.
专题讨论·关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关于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几点意见齐世荣(1·5)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学的历史观庞卓恒(1·10)甲午战争琐议———以高中课本“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戚其章(1·12)重视历史课开好历史课王宏志(1·15)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本刊编辑部(1·19)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论析李稚勇(1·26)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刍议谢俊美(2·16)《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近代史部分)与教材编写问题略论田海林(2·18)从“教本”到“学本”…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学》2009,(6):F0002-F0002
周建定 男,32岁,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惠州市中学历史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惠州市网络教研组副组长,惠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历史风云网”(www.lsfyw.net)站长,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博罗中学高三历史教师。工作八年,勤于钻研新课程。所写教学案例《这样情况下,您会如何对学生解释》发表于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