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系统论的方法,中国的城市文化可归于总的文化系统中属于精神文化子系统的具有先进文化特点的地域文化;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可以由物质竞争力、政治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四个要素集合构成,而城市的竞争力不但对于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政治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而且本身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文化建设第一层面的体系由挖掘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设施和景观、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培养城市文化队伍、创作城市文化作品和开展城市文化活动六个要素组成。由城市文化内涵体系、城市文化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内涵体系和城市文化建设内涵体系相互交叉和互为经纬而形成的三维立体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在城市竞争力视野下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完整框架。这种建构无论对于运用文化的力量来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以城市竞争力的视野开展城市文化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对接京津"是保定的发展思路,在这种思路下,保定可以较好地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保定对接京津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历史文化积淀较厚,独特的区位优势,同城化交通体系正在形成,承载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合作范围广泛。保定作为京津大都市周边的一个中等城市,要真正实现与京津对接,就需要在行政层面得到支撑,所以保定对接京津不仅是区域经济层面的对接,也是行政层面的对接。由于京津正处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展阶段,并且聚集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所以保定对接京津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京津的呼应,但保定要主动营造条件,以便在对接京津的过程中具有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力现在越来越表现出比资本竞争力、资源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更强更深刻的特性.文化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1世纪的发展是文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重视文化建设,抢占文化产业先机,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轻视了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使文化建设呈现一种弱势的状态.南昌在大规模进行以基础设施、制造工业为代表的城市躯体和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进一步注重个性与文化风格的建设,以打造城市的"灵魂和软件".中国社科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南昌市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九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说明南昌市文化建设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说明了南昌市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果.但是南昌市的文化建设总体上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文化建设应该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南昌市要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把握文化竞争的先机,争取城市发展竞争的主动权,铸造南昌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杨婧 《考试周刊》2010,(30):45-45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某一地区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城市文化生态建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态建设时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本文以衡水市为例,从文化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措施,旨在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建设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个性与品味的集中体现;建设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文化,是每一个城市文化建设者和决策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弘扬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设城市文化同样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当我们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时候,一个学校领导怎样才能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每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文化意识。所谓“超前”,是指学校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受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当我们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时候,一个学校领导怎样才能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每位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对于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城市文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等是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时代,在城市化浪潮中,城市化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形成城市个性、构建城市公共心理的基础,城市文化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市的文化治理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制约我国城市的文化治理主要因素有文化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社会成员参与意识薄弱、文化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城市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提高我国城市的文化治理,需要健全文化管理机制,提高社会成员参与意识,优化城市的文化供需结构,合理利用城市文化资源,让文化成为城市竞争力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各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策略。由此得出结论为:北京应定位于京津冀地区的金融决策中心;天津应成为京津冀的金融创新示范区;河北应为京津两地提供金融后台支持,并有效承接京津的金融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要形成“交通轴 葡萄串 生态绿化”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同时,要优先考虑中等城市的发展,尽可能均衡各种资源的分配与使用,通过实施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促进河北省从传统、被动的“服务京津”向主动的“接轨京津”转化。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承担着引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第三极"的重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具体要求。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动力的基础和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联动体系、产业合作体系和机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结合聚类分析,对京津冀各城市农产品物流环境进行评价,确定关键指标和公共因子对农产品物流环境的定量影响,并进行各城市角色定位,从而提出京津冀协同优化农产品物流环境的策略:京津冀应注重在经济、金融、道路、通信、科研等方面协同发展;大中城市应以大型超市为主导,组织京津冀农产品的物流渠道;中小城市要做好蔬菜的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京津冀各级政府应出台有利政策保障冷链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15.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区域旅游开发中,点就是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轴是它们之间的联系通道,即交通线.在分析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域的重点开发轴线即京、津、秦、保三角极轴和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交通轴及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和秦皇岛等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了本区域的点-轴等级体系和三级旅游目的地系统,力求形成最佳的空间发展结构,实现本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全球经济区域化。京津经济、社会、教育具有互补性,构建京津大都市圈,带动中国经济第三级发展,是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河北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河北带来巨大的挑战。与京津相比,河北在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都相对较差,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力较弱,为能够抓住机遇,尽快适应协同发展的步伐,河北需要在制度保障、人才培养、产业升级转型等多个方面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北部,毗邻北京、天津,背靠山西、内蒙,拥有良好的资源后盾,并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借助北京、天津的信息、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张家口市自身也拥有诸多优势等待开发利用。更新理念,变服务为互惠,找准三产对接切入点,加强对接的规划性是加快张家口市经济文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廊坊素有“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之称,在京津冀城市圈构架中,位置非常独特,以京津做一个纵线,廊坊正好在中间,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的呼声越来越高,廊坊市的“走廊”和“后花园”式经济特征日趋明显。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成为了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缓冲地,同时廊坊市也提出了打造“京津...  相似文献   

20.
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天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打好文化牌,打造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区域文化形象,将是拉动天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