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实践性的实践活动。但人类社会早期的教师实践,是与学术和科学无关的经验性实践。随着专门教师教育机构的产生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的经验性实践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实践。现代教师实践成为专业性实践这一重要事实,对现代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方面,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在专业性实践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上,比我国走出了先进的一步,对我国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师教育现实提供了具有改革意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学专业性和专业认识论的最新发展构成了专业主义教师培养改革的动力基础,在此影响下,国际社会的教师培养改革形成了"基于实践"和"基于研究"两种主要路径,以及向着"研究丰富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实践"的教师培养专业化改革强调,延长师范生的实践学习时间,融合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强化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基于研究"的教师培养专业化改革强调加大教育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比重,鼓励师范生开展"教师研究"。"研究丰富型"教师培养尝试将"基于实践"和"基于研究"的教师培养相互结合,形成更加融合、更加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培养模式。"基于实践"、"基于研究"和"研究丰富型"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提升大学教师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知识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核心,不仅能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特质,也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而当下实践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都与专业知识或缺有关,如教育学专业知识边缘化所造成的价值意蕴缺失、学科知识工具化所导致的专业特性下降以及PCK建构方式的局限映射出的专业指导缺乏等.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专业知识,通过研究儿童以彰显专业品性,建构"PCKg"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学实践指导专业化以保障实践教学有效性,以此突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夯实基础实验教学,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启迪科研创新思维,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了"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的多层次化、多模块化的"大实践"实践教学平台,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教法》2015,(3):107-113
高师院校职前语文教师教育问题明显,以下思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强化职业情感教育,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语言文学素养,强化文本解读、写作等专业基础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强化语文教师教育课程的学科专业性;落实"实践取向",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细化标准,体现学科对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早期受教育经验"一般是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生活经历,这是教师个人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度剖析了"早期受教育经验"对新手教师教学实践影响的可能性、影响的表现及其潜在的危机,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新手教师从专业性的视角重新对"早期受教育经验"进行反思和再诠释,使其真正成为新手教师专业化教学实践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提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可采取如下对策:更新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修订教学计划,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的兴起与兴盛使得"学院模式"颇受质疑。学院模式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通则化规准的教授,被视为脱离现实、现场教育实践之取向。实践模式主张回到现场,回到现实的教育实践,培养反思性实践家,倡导独特性的多元主义的教师行为。但实践模式自身存在着诸多不足,导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观主义、随意化,教师理论素养欠缺,以及实践主义的崇拜。教师专业性在于教师自主地运用自己的理论与理性,去追求并实践一种以学童的人性完整、人格健全为目的的使命,使教育教学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实践,防止实践异化为种种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和生产主义的附庸或反教育行为。教学的本质必须基于追求意义与生活福祉的考量,教师专业发展须有一种深厚的理论和学术指引。重建学院模式的意义,须要省思教育理论之特性,提升教师自身对教学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检视自我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即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及"反思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两方面展开,强化师范生的教师岗位意识和职业信念,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质;理论与实践是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两翼,其实施的关键在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反思"为主线贯穿于其中。  相似文献   

10.
培养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师范教育的归结点。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师范生胜任专业性教育实践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的有机综合。在专业整合的视野中,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三要素"是专业愿景、专业眼光与专业技能,三者构成了一种涵摄式结构。从单项实训走向专业整合,着力培养师范生的"专业人"胜任力是当代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转变的必由之路。未来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变革方向是:从力促教育实践成功的角度科学定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坚持从教师职场角度调整培养思路,立足行业融合理念调整师范生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有效推进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工作,需要科学制订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检查制度,搭建"双赢"的校企平台,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引导教师为企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使培养的学生其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以提升和强化。  相似文献   

12.
"四步进阶法"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实习模式,把教育实践循序渐进地分为"经常性认识见习、模拟实习、尝试性实习和准教师顶岗实习"四个步骤,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达到了强化实践的目的,使教育实践有了更充分的时间保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先才 《中国教师》2009,(10):10-11
<正>一、教师的职业特征1.职业专业性(1)学科知识的专业性,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其中一方面包括学科理论体系的专业性、学科方法体系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和发展前景。教师科研项目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为此,我们应该剖析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我校强化实践教学的一些做法,总结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的实践教学经历和体会,探讨教师科研项目对于强化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以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诠释了卓越教师必须具备高尚师德、扎实学识、教育智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内在含义,介绍了"一制三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形成过程,探究了双导师制、教学小班化、能力素养双强化、实践全程化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玉 《贵州教育》2008,(15):9-10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参照所谓专业性职业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及其职业地位,发现教师缺乏大部分的特点.无论是专业技术基础,还是专业自主权和责任方面,教师都并非完全的专业性职业,至多不过是个半专业性职业或准专业性职业.因此有"专业化"的需要."专业化"通常指一个半专业性职业不断满足一个完全专业性职业标准的过程.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可以使其丰富专业知识、完善继续教育、优化能力素质结构,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上给教师插上隐形的翅膀,为其今后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上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更好地为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然而在实施"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完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监管才能确保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瓦斯地质学"课程是培养煤矿瓦斯地质和瓦斯防治人才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其核心是瓦斯地质应用分析。在阐述瓦斯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理论讲授、分类实践、差异考核,合理构建瓦斯地质学"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培养煤矿地质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教学素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教学素养,这不仅制约了实践课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拖累了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实践课教师个体角度而言,提升教学素养水平的基本策略包括:正确认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独特性,正确认知学生和学习,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学会学习和反思,强化教师专业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使独立学院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迫在眉睫。学校应从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培养制度;完善校企(行)合作机制,优化教师群体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学生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指导机制;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