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郑板桥,他画的竹子很有名。一次,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许多同学有个误解,以为作文要求写真实,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原封不动地写下来。其实,写进文章中的人和…  相似文献   

2.
蒋依宝 《湖南教育》2000,(15):50-51
众所周知 ,郑板桥画竹经历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对创作对象的意象积累 ;“胸中之竹”是将积累的意象重新组合、内化于心 ,做到胸有成竹 ;“手中之竹”是画家创造性思维的物化 ,注意形似 ,力求神似。这是画家成功的诀窍。笔者认为 ,小学生要学好几何初步知识 ,也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教师要从中设法引导 ,促成学生从“眼中之竹”过渡到“手中之竹”。一、帮助学生丰富“眼中之竹”学生的“眼中之竹”指的是空间观念 ,它是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及它们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  相似文献   

3.
韩莹 《作文与考试》2023,(13):46-4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现实,“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则是实践,从愿望和理论上讲,“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在谈到画竹时,把绘画创作的过程形容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分别代表观察、构思以及最后的表达,这也很适用于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个基本的艺术创作环节,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多看——要学会观察。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客观世界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第一步。观察什么?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不会观察,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思就容易枯竭。(一)定向观察。也可以叫做…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语文素质,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1.要鼓励学生在思想内容上进行创新思维。学生作文是他们认识水平的物化形态,大多数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尤其表现在内容上。如写教师就一定要带病工作、深夜补课“,春蚕”“、蜡烛”成了教师的代名词;写学生就一定是乐于助人、劳动积极。内容消极,缺乏独立人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的逆向或多向思维的指导,保持独特的价值观、审美观。2.启发学生触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变通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分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阶段。这种作文教学的程序行之已久,现在还有人在采用。它的缺点是每一个阶段都立足于老师的教,学生却处在被动的地位。几年来,通过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为以下三个阶段: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准备;教师写中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写后指导——学生总结。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着重于教师指导的方法和作用,而忽视对写作主体的研究。然而,毕竟经过指导写出来的文章,再好也不是真正的原创,更别说有局限思维的可能性了。面对“作文怎么写”这个问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继而把探究的心得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因此,我们要把作文教学的重心从写前的辅导转移到写后的评改上来。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作文教学的研究着重于教师指导的方法和作用,而忽视对写作主体的研究。然而,毕竟经过指导写出来的文章,再好也不是真正的原创,更别说有局限思维的可能性了。面对“作文怎么写”这个问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继而把探究的心得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因此,我们要把作文教学的重心从写前的辅导转移到写后的评改上来。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经过一年半时间的集中实验,初步探索出一个“精品研讨———典型修改———自我修改”的“探究———实践”式课堂作文评改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包含三个阶段,为了教学的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  相似文献   

10.
“看图作文”教学初试马鞍山师范附小杨燕小学生对作文是充满兴趣还是畏之如虎,关键是教师能否帮助学生把好三、四年级作文的“过渡”关。根据该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用“直观、形象、新颖”的看图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  相似文献   

11.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与独创性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有人曾形象地把想象作文比喻为锻炼思维,培养想象力的"头脑体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大胆选材、构思,不拘形式地任意表达,锻炼他们敢想敢写的心理品质。一般而言,想象作文的教学应遵循以下"三部曲":一、丰富表象储备丰富表象是写好想象作文的前提。所谓想象作文,是以已有的表象材料作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想象"来写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文指导以点拨为好,但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艺术,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感悟生活,提高兴…  相似文献   

13.
审美传达是审美体验由“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阶段,也是其定型和物化的阶段。在审美传达中,艺术家一方面力图把自己最真切的审美体验一览无余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审美体验之体验也与其相伴而行,这种体验是对原初体验的修复、甄别和一定程度的理智化,于是它又必然地压抑了审美传达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各科知识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它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文写得好坏既和学生的思想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又和老师的指导讲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作前指导、作文评改、作文讲评。下面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1.写前指导。在写前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必须建立开放型、发展式的教学模式。“先指导,再作文”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新意。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例如三年级的一篇习作教学,作文要求是:观察文具盒,按一定的顺序把它的形状、颜色写具体。教师改变了作前统一指导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仔细…  相似文献   

17.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观念。“眼中之竹”是观察客观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积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属于艺术构思阶段。“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运用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法将“胸中之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最终完成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传统作文教学法一般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指导,学生写;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这一模式本末倒置,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中心,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学生作文并非有感而发,违背了“诗言志”、“文表情”、“言为心声”的创作规律,作文是“被迫”的,这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不利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其次,教师的指导是面向全体,不管学生层次如何均是同步进行,这易导致“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的教师还喜欢念范文,这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作文或千篇一律,或永远停留在仿写阶段,抑制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两条最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连贯”。前者指作文要有物,后者指作文要有序。“要有具体的内容”,是作前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部份学生练习写作最困难的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因此,作前指导怎样启发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了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一件事、一个  相似文献   

20.
杜志中 《海南教育》2014,(24):32-33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