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玉珍 《文教资料》2007,(32):96-97
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涵义;论述了在寻找后进生闪光点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赞赏激励法、肢体赞赏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成功激励法、归属激励法等后进生赏识教育方法;并探讨了班主任在后进生赏识教育过程中,要有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注意表扬的技巧,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相似文献   

2.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都存在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即学习能力差,难以控制焦躁情绪,自卑感强的学生。后进生的行为品质、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等都是可以转变的。教师要学会赏识后进生,用自己的爱心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同优等生一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后进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②尊重学生的人格,巧施师爱;③必要的赏识激励,让其享受成功的体验;④选择恰当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所谓赏识教育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以信任、真爱、激励为基础.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赏识和赞扬.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欣赏、自我定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由于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滥用赏识教育,因而也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负面影响,如有碍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有碍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是后进生前进的有力推进器,是后进生重拾信心、不断进步的一剂良方。实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固有的认知,注重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情感上贴近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不吝激励、表扬和夸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关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转化为积极的行为,为进步奠定基石,找回本属于他们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人才的产生,都是教育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多种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中,激励与惩戒,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那么,什么是激励教育?什么是惩戒教育呢?激励就是表扬激励,惩戒就是通过处罚来警戒,是以批评和讲道理为主,加以适当的处罚的教育方式。教育倡导人性化,提倡“赏识、激励”,这是对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教育方式的矫正。赏识与激励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感激;惩戒、惩罚则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以宽容的心态审视学生,有助于发觉他们的闪光点,诱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后进生,就是学生中学习、纪律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群体。如何让后进生转变成可用之才,这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必须研究的课题。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都是一发现问题就以严厉批评为主,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赏识教育法才是转化后进生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一、尊重和接纳后进生后进生具有自卑心很强,自尊心很脆弱的特征,他们一般经受不了刺激,渴望在课堂上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不揭短",害怕受到冷落。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亲切平等的态度、生动幽默的语言,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能够根据这些  相似文献   

8.
实施赏识教育激励转化后进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于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亲身尝试和体验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心态和遵守纪律、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后进生及其转化这一棘手的问题,适时、合理地实施赏识教育,积极、灵活地运用关爱、尊重、肯定、赞扬等情感与激励融为一体的赏识策略,能够唤醒后进生原有的暂时迷茫的"良知",激活后进学生自我规范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是一种思维视,是一种凡事都往好处想的积极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幼儿的潜能,唤起幼儿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缪雪 《四川教育》2015,(Z1):82-83
爱听好话是每一个人的天性。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当下,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谓赏识,就是指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称赞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使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力量,不断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成功和最佳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才,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我们教师要把爱洒落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特别是后进生。设法帮助学生摘掉“后进生”这项帽子,使整个班集体有序健康地发展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则之重,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生,当然,后进生最渴望的是得到教师的赏识与鼓励。让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鼓励下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浅谈“赏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相吻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一种教育。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足以改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鼓励、赏识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6.
中考前的后进生教育是一个难题.他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自卑、戒备、逆反和惰性心理.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改变教学心态,关注后进生;架起真诚的桥梁,用爱感染后进生;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后进生;赏识每一个后进生;留心青春期有的放矢.以此来提高后进生心理素质,使他们以成熟健康的心态面对中考,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鼓励和宽容。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感受充分关注与理解。如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就能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尊重、鼓励和宽容。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曾在几年前风靡一时,尽管人们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利弊众说纷纭、颇有争议,但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仍然感受到“赏识教育”确有值得肯定之处。常言道:“治标不如治本”,“赏识教育”之所以能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其关键就在于治本之妙。正如毛泽东所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转化后进生。对我们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如“我能行、我真棒”等,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成功教育的一个标准就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还在发展、成长着的,暂时有缺点和问题的学生更不能另眼相看。然而,我们确实无法回避“特殊学生”的存在。既然无法回避,对这些“特殊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怎样的管理,教育者应该抱一种什么态度?这些问题就很自然地摆到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归一般而言,所谓的“后进生”,既包括因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不能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这一类学生身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